隨感及淺見:關於人性、民主、文化

2016-08-09 22:18:01

我們的靈魂正隨著科學和藝術臻於完美而日漸腐敗。——盧梭

關於文化:人類在表達方式上均如一,就如任何一種語言裡粗口都牽連上生殖器。所以一部名著小說和哲學言論集傳達的感情和情緒可以激發起全世界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共鳴。所謂文化差異,無非隻是在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如日本的應酬文化和集體主義觀;如英國的紳士文化和東方民族的謙虛文化等等;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理念塑造的意識形態也會有所變化,但無論怎麼變,最基本的屬性:任何一個民族的基本文化載體,即飲食,風俗,服飾,藝術,從來無所謂優劣至多隻存在於審美鑒別中,除瞭印第安人的活人祭,還有伊斯蘭教和非洲的某些陳規陋習比如女孩的割禮以及中國古代的纏足這些,原始而蒙昧,反人性反文明。漢人束發,滿人留辮;穆斯林以牛羊肉為主食別的民族則是豬肉;西方人的餐具是刀叉東方人是筷子;這些跟文化優劣無關,束發是優秀留辮是低劣,穿西裝是高貴穿漢服是土氣也同樣為極大謬誤,西洋人也有很多基本的傳統,喝咖啡是現代文明的載體不是什麼傳統,硬要拿傳統來比現代,那大可以說北歐人的生魚片是土氣,中國當代國宴氣派的滿漢全席這些是貴氣;少數民族歌舞如侗族大歌和漢人的扭秧歌等如出一轍地質樸簡陋。此外是語言,漢語表達力的豐富舉世無雙無可非議,但沒理由因此說少數民族還有外國的語言文字低劣,語言文字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邏輯方式,無理由強行破除。換言之,真正存在優與差的,隻是意識形態,思想觀念這些內在。對文學藝術的雅與俗的區分,也鑒與此,雖然這是個比較難界定的標準。無論你形式和內在如何,能否從中傳達精神的深度,能否給人精神上以激勵和撼動而不是情緒上的單純波動(如流行音樂一貫營造的喧鬧迷幻氛圍,不同於高質量音樂舞蹈尤其古典音樂需要外在的莊嚴環境來襯景;如一部影片的形式是否真實演繹出瞭層次豐富的美感,一名演員飾演的角色身上是否傳達出某種理念和品質的高度;如一位作傢的文學作品是否該以一種嚴肅或深刻、執著而非散漫的態度來閱讀……)。

點評:居於人性的民主,並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由此創建起來的社會文明才能稱其為美麗的人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