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終結所有的雞湯文|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

2017-03-21 11:07:58

說到這裡,我並不是要否定“努力”的意義和正面作用,而是想要強調,“努力”這個概念本身和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已經被扭曲瞭。

現在當人們提到“努力”這個詞的時候,其實這個詞背後的潛臺詞是:要逼迫自己早睡早起,強迫自己閱讀學習,你要吃很多苦,付出很大的毅力,總而言是,好像是要自己“變成另一個人”,“降服那個不努力的自己”一樣。

我的意思是,不要用“努力”“拼搏”這一類的字眼來自我感動。

提到努力這個詞的時候,它的潛在框架會令很多人第一時間將努力和吃苦掛鉤,讓自己做到瞭很多自己原本不情願去做的事情。

但事實上,努力不是你打敗瞭自己,克服瞭自己的“懶惰”“拖延”的這些缺點,而是:你在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在追求讓自己快樂,滿足,於是你付出瞭很多,在這個過程中,你很享受。

你看那些真正在努力的人,雖然他身體上很累,也經常很忙令身體很疲憊,但是他自己一定是很“享受”這個努力的狀態和過程的。

不管是由於他對這件事情本身的享受,還是對於做這件事所帶來的後果的期待的享受,但歸根結底,他一定不是帶著強烈的“不情願”去努力的。

在別人看來,哦,或者說在以前的那個我看來,我早起讀書,中午寫作,按時午睡,下午像陀螺一樣快速旋轉,睡前還要閱讀,這的確是一種很努力的狀態呀。

但是,假如讓你按照我這樣一種方式來生活,往往你是做不到的。

但你做不到的原因根本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懶惰,你很沒用。

你身邊有沒有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能不眠不休的打遊戲,隻要一有空馬上就去玩,即便在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在聽課的時候,在上班的時候,也會偷偷抽出時間看攻略,學技巧。

那麼這個人打遊戲的時候的“努力”狀態本身和在閱讀、學英語、創業的人的“努力”本身是並無區別的。

但是我們會用“努力”來形容一個人玩遊戲嗎?

不,我們不會。

因為這個人玩遊戲的時候好像沒有任何的痛苦,反而他是很享受,很開心,那麼所以我們就會忽略或者認為這個人並沒有在付出,在用心。

但他在遊戲上花費瞭非常多的時間,他完全用心的投入到遊戲中,他想盡辦法去鉆研玩遊戲勝利的技巧,這難道不是一種“努力”嗎?

問題就在於,玩遊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種不會有太多不情願的阻抗情緒的事情,但看書、學英語等這些事情則是要因人而異的。

但重點是,真正的努力本質上和一個喜歡玩遊戲的人的努力是一樣的。

就是:你喜歡這個事情,你自然而然的會去努力,你自然而然的會去付出。在這個過程中你根本不會感覺到累,反而這種付出和累對你而言是一種享受。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把雞湯稱之為“精神毒藥”的原因。

這些寫手告訴你他每天五點半就起床學習,一天參加多少場培訓和學習,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多麼井井有條,然後呼籲或者暗示你要像他一樣去做。

但問題是:當他在這樣生活的時候,其實時時刻刻他都是處於一種被“滋養”的狀態。

但你來這樣做的時候,這卻是對你的一種無時無刻的“損耗”。

因為也許你的體質就不適合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也許你起那麼早隻會損害你的睡眠系統,隻會令你一天的精力差到爆炸。

你是奔著能夠有一個好的提升,能夠讓自己獲得成長的目的,但問題是,對於你個人而言,達成這個目的的方法其實是獨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

別人的經驗和方法那隻是最適合他自己的方法,除非你和這個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否則別人的經驗對於而言根本就是無價值的。

我活到現在,如果說生活教給瞭我哪些智慧的話,那麼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適合我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某自媒體人內容創業年入百萬,某創業者做瞭個app變現3億,某服務員自學轉行產品經理兩年實現年入40萬。

現在這個時代的成功案例太多瞭。

但所有的成功案例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在用“成功後的金錢、地位、聲譽”等來吸引你。

對於金錢和物質的渴求是所有人類共同的期望,但如果你開始隻是為瞭追求這些“後果與回報”而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你並不是喜歡這件事,你也無法享受做這件事情的過程。

而努力和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的關鍵又在於你對於這件事情本身與過程的興趣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