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11:00:22
這是 “在錯誤的時間裡遇到對的人”,是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的傷感,弗朗西斯卡控制不住她感情的野馬。我們不該指責弗朗西斯卡。感情沒有時間規定,更不存在著道德與不道德之分,有的,是真誠與不真誠。
在短短的四天時間裡,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突破瞭友誼界限,水乳交融,靈肉合一。他們都做瞭一回真實的自己。
於是難題來瞭:感情不受控制,而婚姻要求約束。
婚姻是一份契約,有權力有義務。要求人們忠貞、犧牲、自律。要求“發乎情、止乎禮”,甚至“發乎情”都不應該,精神出軌也是出軌,最好是“存天理,滅人欲”,但這是不可能的,假如“精神出軌”可以免責,那“行為出軌”呢?哪一個更嚴重?似乎無解。
對弗朗西斯卡來說,就是一場感情和理智的較量,道德和愛情的戰鬥。我們用道德敗壞來指責弗朗西斯卡很沒道理。因為弗朗西斯卡沒有用多少時間,可以毫不猶豫地,就處理好瞭感情。
弗朗西斯卡選擇瞭傢庭。從遠方來的羅伯特又回到瞭遠方,孤獨的羅伯特又重歸孤獨。弗朗西斯卡沒有私奔,更沒有想到用離婚的正當手段,因為都會傷害傢人。她依舊守在她的傢園,在傢人們回來時,一切都像沒有發生過。
一個人愛什麼,不愛什麼,很容易分辨,不要看她說瞭什麼,而看她做瞭什麼。看她選擇瞭什麼,放棄瞭什麼。被選擇的那一方,才是最重要的。
弗朗西斯卡在遺言裡說,她愛羅伯特愛得要命,什麼都比不上。其實她被她自己給欺騙瞭。
在她那裡。傢庭比愛情重要,丈夫比羅伯特重要。她寧可讓羅伯特傷心一生,也不願意丈夫受到一丁點傷害,哪怕小鎮上的風言風語都不行。
弗朗西斯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衛道者。對婚姻的承諾、傢人的責任,一直高於一切,從來沒有動搖過,但凡有一點破壞婚姻的苗頭,她都在防范。所以,弗朗西斯卡的感情隻發生在無害的四天時間裡,跟羅伯特分手後,連聯系都不要,她把生命真正地交給瞭婚姻和傢庭。
真正偉大的才是羅伯特,他是一名愛情殉道者。弗朗西斯卡不想拋傢棄子,羅伯特不強求。弗朗西斯卡不要聯系,他就不聯系。想愛人所想,終身不負弗朗西斯卡。
簡直是殘酷。
羅伯特一生都是對抗這份殘酷。終生都在遙望,終身都在堅守,終身感受彼此的磁場,但終身不去打擾,直至死亡。我看到這裡,不住地發抖。
羅伯特死後,他的骨灰撒在那座廊橋邊上,弗朗西斯卡的骨灰也撒在那座廊橋邊上。死亡,讓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如願以償。可是,這意義大嗎?
所以,當人們說他們是“男盜女娼”,我發笑!一生中隻拿四天做一回自己,這是十足的道德傢。
婚姻和感情既是共生體,又是矛盾體。婚姻既保護瞭感情,也制約瞭感情。這對矛盾如何調解,人們一直在探尋和調整。從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從被休到離婚。我不贊成背叛,但本能地同情“滅人欲”。據說《廊橋遺夢》引發瞭一波離婚潮,就是因為覺得這種約束太不人道瞭。據說現在北歐國傢的很多年輕人盛行不婚,他們認為男女朋友關系才符合人的本性。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條成功之道。
《廊橋遺夢》不是歌頌婚外情,而是頌揚婚姻。愛情有多深刻,這場婚姻保衛戰打得就有多漂亮。犧牲得多麼壯烈,婚姻的力量就有多麼強大。感情和道德的較量是非常慘烈的。
點評:在談戀愛和結婚前把這部片子看瞭,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這是《廊橋遺夢》最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