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0:41
晴晴是我的侄女,長得眉清目秀,人見人愛,外號“萌太晴”。自年中降臨人世以來,已經歡快而茁壯地生長到瞭半歲,性格也逐漸開始明朗,愛笑愛鬧愛撒嬌,渾然有十八年後做女神的決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老哥的脾氣日益焦躁,易怒,跟月經期間的婦女同胞(沒有半點歧視女性的意思)一樣:大到換房子被騙瞭幾千元中介費而暴怒,小到出入小區忘瞭帶門卡而發狂。當然,我不能簡單地把侄女的健康成長跟我哥脾氣的每況愈下所導致的頭發漸稀成正比,但我想這其中有著必然的聯系。
退一步來說,萬物之間必然都有聯系的,不是嗎?比如說這一條最新的國策:“單獨”可以生二胎瞭。對某些人而言,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絲毫不亞於突然薪資翻倍。不過對某些即便符合條件的人來說,那就未必瞭。設想在當下現在與日俱增的生活壓力下,有多少人真正有資格生二胎呢?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張大導演。若要引用“窮有窮養,養不起送人養”之說法,恐怕也是很難說服我的。我可不想揭不開鍋的時候抱著孩子講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更不想十幾年後某個陌生的壯男沖到我傢門口指責我當年為何拋棄之。
記得以前,特別是在上學的時候,價值觀正在打基礎建設,屏幕裡上映的各種影視劇和生活中上演的各類鬧劇,讓我悲哀地感覺到,孩子這種生物,是一個包袱,也是一種累贅,更是戀愛生活的炸藥包——特別是你沒有準備之前,因為有瞭孩子之後,生活就要天翻地覆地改變,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精神層面。
有關這一點,雖然我無法代表其他80後的想法,但我相信目前很多90後一定會有相同的看法,沒準感觸還會比我強烈一百倍。據統計,在過去的3年裡,單單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已經受理瞭至少4宗90後媽媽殺嬰案。大傢可以想象一下,960萬平米的國傢之大,到底有多少個市級第一分院?其中又有多少絕望的90後媽媽?
總的來說,未成年少女殺嬰或棄嬰的案例歸結起來有幾個共同點:比如說眼光獨到地交往瞭一個不負責的極品男友,又或者是缺乏必要的生理、性常識而且尤其是法律常識。對此,本文的重點不在與譴責,隻在於讓大傢瞭解。
有一段時間,我們這個社會小流行過丁克傢庭——當然這股風潮是從外國刮進來的,洋氣得很。在這些丁克傢庭的心目中,兩人世界重要過三足鼎立和未來的兒女繞膝,正如某個流行的段子所說的,把嬰兒比作瞭僵屍:頭發凌亂、牙齒不全、食欲旺盛、攻擊性強、走路不穩、衣著臟亂,最重要的是,他們都不分黑白善惡,晚上讓你無法入睡,也都能把其他人變成僵屍……
不老女神周慧敏是沒有寶寶的,也不在計劃內。我深愛的作傢王小波生前也是一個堅定的丁克粉,以至李銀河同志現在還是一位孤獨而可愛的大媽。此外,國寶級演員葛優也一樣,電影裡跟舒淇是打得火熱,現實中卻希望攜手而且隻攜手自己愛妻慢慢到老——從他現在的年紀來看,他已經做到瞭。如今,這股風潮的當事人已經慢慢上瞭年紀,他們到底有沒有後悔過,大街上看著別人兩小口拉著一個小不點的背影是慶幸還是清醒,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很多年前,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我們的夢想的絆腳石,成功的包袱,正如現在的90後未來的09後一樣,但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傢可能才是我們真正的夢想,孩子是夢想成長的助推劑。
正如同光輝歲月裡唱的那樣,夢想這個東西,最容易背棄,而且以孩子的名義也最冠冕堂皇。可我卻衷心的希望,即便有一天,我們因為生活而失去瞭激情,因為現實失去愛情,但我們內心卻不能失去最初的堅持。
◆ 沈萬九· 微博: http://weibo.com/shenwanjiu
點評:給80,90後的父母推薦幾本書吧。1.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2.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3.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4.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奇跡》,5.瑪茲麗施的《如何說孩子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6.周國平的《寶貝,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