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魯,一門觸及內心的寫作課

2016-08-13 16:31:31

“假設一位士兵在戰場上失去瞭一隻胳膊,另一位士兵失去瞭一隻胳膊和一條腿,”安緩緩說道,“那麼第一位士兵是否有權利為自己感到悲傷呢?第二位士兵的遭遇應當剝奪他的這個權利嗎?”

我的表情一定有些吃驚,因為安的笑意更深瞭。

“我很高興你為這篇作文選擇瞭這個話題,”她把面前的草稿推向我。“這背後似乎有許多故事。我相信你會把它們講得很好。”

離開安的寫作課後一晃已經過瞭三年。三年中,我提起筆時,常常感到安就站在我的身後,審視著我寫下的一詞一句。“這個比喻用得非常貼切,”她時而贊許地評價;“這個動詞似乎有些模棱兩可,”她時而不失時機地提醒。“‘泡菜’在哪裡?”我有時又可以聽到她一針見血的問題。

“安是我見過最嚴格的語法老師,”一年前,在一次寫作課的班聚時,一位同學提起。“但不知為什麼,你總不想讓她失望。”

“每次上她的課,感覺總像和心理醫生談話,”另一位打趣說。

“有人想過把這門課的經歷寫成一篇文章嗎?”我問。

“如果寫瞭,一定不敢拿給她看,”第一位同學說。“一寫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大概一半最終都要葬身於‘句子墳墓’裡瞭!”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評:如果我們的人生遇到瞭實在無法突破的瓶頸,或者怎麼做都無法提高瞭,那麼這說明我們必須去尋訪高人,尋求他們的指點,而不是一直執迷於自己的“悟”瞭。當真有這樣的“貴人”出現時,拿出誠意,抓住運氣,珍惜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