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封信

2016-08-13 16:32:31

事情還原的真相是孤僻內向的小李,因為被栽贓,心理壓力過大並且無處宣泄,內心畸變,逃避瞭現實,形成瞭第二人格,但是第二人格在形成之初精神力量薄弱,不具備過多的支配身體的權利,所以第二人格並未出現多久,或者在人格臨沉眠前寫給第一人格信,和第一人格溝通,使第一個人格支配身體做出一些可以喚醒第二人格的事情,改變小李的心理環境,以便於壯大第二人格對身體的支配權,第二人格的式微是因為第一人格小李默默地喜歡上瞭鄭小莉,鄭小莉占據瞭小李第一人格的大量心神,使第二人格沒有空閑時間精力壯大自己,漸漸處於一種休眠的狀態,在第二人格臨陳睡前做垂死的掙紮,寫下一封信給自己的第一人格,誘導第一人格犯錯,喚醒第二人格。於是就有瞭這封信的存在。

因為小張經常會去商店偷東西,而小張是小李唯一的朋友,所以第二人格猜測這件事情,小李的第一人格一定會告訴小張,與小張攜伴而行去商店,小張一定會再一次栽贓陷害小李一次,所以當小李再一次被栽贓,那種尷尬的場面,恥辱的味道再次卷土重來,重新淪陷於尷尬的心理環境中,小李的第二人格就會重見天日,於是第二人格臨眠前的目的就會達到:被重新喚醒,強大自己的人格,奪得對身體的控制權。

可惜的是小李在與小張一同逛商店的時候,小張偷來的東西,都放在的小李的書包裡,而和上一次差不多的是小李在商店裡卻一無所知,當老板開始懷疑小李小張偷東西的時候,小李帶著那封信親自走到老板面前,老板於是打消瞭對小李小張的懷疑,放過瞭他們,於是小李險些被老板抓住,在眾目睽睽裡遊街示眾。

如果被抓住,小李的第二人格就要被激發出來,變成精神分裂,還好在機緣巧合下第二人格沒有出現。

在生活裡危機重重,第一人格的小李卻什麼都不知道,小李的周遭環境沒有改變,依舊是同學白眼相向,人渣朋友隨時栽贓,沒有一個親近的朋友,這些外部條件加速瞭小李心理的畸化,但是小李對女神鄭小莉的追求向往占據瞭小李的心靈,把小李的拉回正常,所謂的正常——孤僻,少言寡語,缺乏溝通的第一人格,實際上也並不怎麼好的第一人格。是對鄭小莉的愛慕使小李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如同博士浮士德那樣,自己拯救自己的靈魂從地獄到人間,情人將自己帶向天堂,使靈魂不滅。永恒之女性,引領我們上升。

可惜鄭小莉也被高帥富牽手瞭,愛情也破滅瞭。

作為活著很失敗第一人格的小李,不如就在外部條件的大趨勢下,成功的變成第二人格支配的小李吧,也許那樣會活的更好一些。

點評:

第一人格與第二人格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或顯性的或隱性的影響著我們。榮格在他的自傳裡這樣寫道:“我自身的分裂和對世界的把握不定導致我作出瞭連我自已也無法理解折行動。”

第一階段的時候,第二人格,他是看不到的,但潛意識可以感覺到,並受它的主宰並帶來與第一人格的矛盾沖突。他那獨立的第二人格使得他與眾不同,孤獨,迷茫,困惑,充溢著沉重的感想。

到瞭青年時期,他說,除瞭第一人格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人王國,這個王國就像一個神殿,每個進入到裡面去的人都得到瞭改造並由於在幻想中見到瞭整個宇宙,達到瞭忘我的境地。在這裡居住的是“另一個人”他知道上帝是一個隱瞭身的,具有人格的但同時又是超乎人格的秘密,在這裡,沒有什麼東西使人與上帝分隔開來,這就仿佛人的心靈同時與上帝一起向下瞧著天地萬物似的。

再到後來,榮格將第一人格的他從第二人格的先入之見中解脫出來,因為第二人格正在越來越深地使他陷入悲觀沮喪中,因為他的“不同尋常”的先入之見,他被人孤立瞭,逐漸他明白瞭,他的感覺和直覺都是以第二人格的形式出現,超出瞭他當時的能力,第二人格的自我越來越像是一個遙遠而又並不真實的夢瞭。他的第一人格顯現得越來越清晰,學校生活和城市生活占去瞭他的時間,獲得的豐富的知識逐漸滲入到瞭那直覺的預感的世界裡,他開始探究起一些實在的問題瞭,哲學使他對世界和人生態度產生瞭革命性的改變。

最終,他日漸與他的第一人格同一瞭,與第二人格產生瞭分裂,從此第一人格戰勝瞭第二人格!他說:“第二人格就是跟在第一人格那提燈者後面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