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41:51
然而,一些把成功歸因於富有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模式的企業,面對一切以變化為主題的現實,仍高高在上,絲毫不懷疑讓自己成功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價值和適用性,不思更新,固執地運行在“成功經驗”的軌道上。結果,由於一成不變,企業昔日的輝煌漸漸蛻變為組織慣性,成為企業生存道路上的羈絆。
5、引火燒身——線性思維
一個漆黑的夜晚,司機老王開著一輛“除瞭喇叭不響什麼都響的”北京吉普外出,車行半路拋瞭錨,他初步判斷是油耗盡瞭,便下車檢查油箱。沒帶手電筒就順手掏出打火機照明,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就什麼也不知道瞭……等他醒來時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是一位路過的好心司機把他救瞭,車報廢瞭,臉毀瞭容,萬幸的是命總算撿瞭回來。老王說:“當時隻是想借打火機的光,看清油箱裡究竟還剩多少油;根本不成想打火機的火,會引爆油箱並引火燒身。”這是典型的由“線性思維”惹的禍。
線性思維模式有兩個基本特點:(1)把多元問題變為一元問題。客觀對象所包含的問題往往是多元的,線性思維模式要求把其中一個問題突出,把其餘問題撇開,或者把復雜問題歸結為一個簡單問題,然後予以處理。(2)用一維直線思維來處理一元問題,使之成為具有非此即彼答案的問題,並排除兩個可能答案中的一個。
6、保守的力量——惰性思維
惰性思維是指人類思維深處存在的一種保守的力量,人們總是習慣用老眼光來看新問題,用曾經被反復證明有效的舊概念去解釋變化世界的新現象。不去嘗試,不敢冒險,因循守舊,大好的時機和自身無限的潛能被白白地葬送,挫折和失敗的悲劇肯定不可避免。
比如說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兒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瞭。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裡奇跡般地出來瞭,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佈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佈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裝拉鏈。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嘗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勢,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瞭思維定勢,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因此,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劃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7、失去的金子——習慣思維
一個窮人在一本書裡發現瞭尋找“點金石”的秘密,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的金屬點化成純金。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這兒。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所以,當它摸著石子是冰涼的時候,他就將它們扔到大海裡。他這樣幹瞭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然後他又這樣幹瞭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然而他繼續這樣幹下去,撿到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到海裡,又去撿起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到海裡,又一顆……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瞭一塊石子,而且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他把它隨手就扔進瞭海裡。他已經形成瞭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的石子都扔進海裡。他已經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瞭海裡……
貝弗裡奇在其《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解釋瞭慣性思維:“我們的思想多次采取特定的一種路,下一次采取同樣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一連串的思想中,一個個觀念之間形成瞭聯系,這種聯系每利用一次,就變得越加牢固,直到最後,這種聯系緊緊地建立起來,以致它們的連接很難破壞。這樣,正像形成條件反射一樣,思考受到瞭條件的限制。我們很可能具備足夠的資料來解決問題,然而,一旦采用瞭一種不利的思路,問題考慮得越多,采取有利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創新的思維障礙——偏見思維
1、被經驗淹死的驢子——經驗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