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為什麼會拒食?
每一位貓飼主都熟悉以下情況:寵物貓靠近剛裝好的貓食碟子,聞瞭聞,然後一口都沒吃就悄悄走開。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個謎團,為什麼貓會突然拒吃平常最愛吃的食物?
有沒有可能是生病瞭?有可能,不過在許多情況下,這並不是原因。
有沒有可能是食物壞掉瞭?有可能,但這依然不是真正緣由,因為有時候貓拒吃的食物跟平日裡它們狼吞虎咽吃完的貓食沒有什麼區別。有些飼主觀察到,一模一樣的兩份貓食在同一天的不同時間喂食,貓第一次會吃,第二次則拒吃。
如果健康無恙,食物也很棒,我們要處理的就是貓的行為問題,而且許多因素中任何一個都可能是原因。
有一個解釋是,貓比較喜歡少量多餐,而不是少餐多量。如果考慮到貓天然獵物的大小(小老鼠和鳥),這解釋並不意外。傢貓的不幸是,人類飼主很少有時間經常喂以跟老鼠一樣分量的貓食,而是在喂食時間舀出一大碟。如果將一般老鼠的肉跟你放在貓盤中的肉分量相比,將會發現,你提供的貓糧平均約等於五隻老鼠。雖然這對忙碌的人類飼主很方便,但對貓而言卻太多瞭,無法一次吃完,除非它餓得要死,但是備受寵愛的傢庭寵物貓很少會非常饑餓。通常,貓吃完跟老鼠一樣分量的食物之後,就會漫步走開,讓食物消化,晚一點再回來吃掉另一份嚙齒目動物分量的食物,依此類推,直到把所有食物吃完為止。
在此基礎上,如果貓有一餐吃得一幹二凈,盤底朝天,接著又拒吃下一餐,可能隻是貓還沒準備好下一次“獵殺”。貓在管控食量上相當有效率。過胖的貓比過胖的狗(或人)要少見。所以,如果喂得太多,貓偶爾會抗拒,完全不碰剛盛好的食物。
但是,這仍然不是完整的原因,因為有些飼主曾觀察到,他們的貓每天吃的分量不盡相同。在特定幾天裡,貓會突然吃得比平常少很多。為什麼會這樣?有一個解釋是,貓即將從事性行為。舉例來說,一隻正在發情的母貓可能會暫時不碰食物;或者,如果天氣突然變熱或變潮濕,或同時變得又熱又濕,貓咪可能會馬上減少進食量。
另一個可能是,在你不知情下,你的貓有其他食物來源。你的貓四處散步造訪鄰居時,親切的鄰居可能會給它一些點心吃。或者,可能是當地的老鼠數量突然暴增,使得平常隻在傢裡進食的寵物貓對老鼠展開接二連三的狩獵和捕殺。如此一來,它的胃口會毫無預警地大幅變小,害困惑的飼主隻能把一整碟壞掉的貓食掃進垃圾筒。
另一個比較少見的原因是,你的貓討厭放置餐碟的地點。貓不喜歡進食的地方有明亮的光線、大量噪音,或有許多人忙進忙出。貓喜歡在安靜、昏暗、私密的角落,遠離傢中紛擾大咳其“獵物”。如果在不恰當的地點喂食,貓對食物的反應可能會變得反復無常。如果貓異常焦慮或煩躁,可能是因為它覺得噪音太多,無法應付,因而帶著貓式溫怒悄悄走開,而不是蹲下來享受美食。在這些情況下,它吃或不吃,食物本身的決定因素比不上它善變的心情來得主要。
最後,即使上述所有因素都沒有影響到貓,它還是可能對某一碟食物看不上眼。這就是天生的“食物變化機制”(food variety mechanism)在作崇。這個機制原本是在鳥類身上發現的,有人觀察到,吃種子的鳥類有時會從一種種子換吃另一種,而兩種種子的營養其實很相似。如果隻提供一種種子,鳥一定會吃,而且健健康康,不受一成不變的飲食之苦。不過,如果後來有好幾種種子可供選擇,鳥的喜好會突然轉變,其實那些種子就化學上來說都大同小異。在自然環境下,這個機制的重要性在於可以防止鳥類隻對單一種食物“上癮”,這樣一來,就算那種種子突然消失,鳥類也不會頓失所依。對野貓來說,這個機制可以確保它不會完全依賴一種獵物。至於傢貓,這個機制意味著,以前“張嘴就有”的食物有時會突然失去吸引力,需要短暫變化一下。
就某些飼主的觀點來看,飲食轉變是件徹頭徹尾的麻煩事。但是,假使基於某種驟然出現的原因,貓發現自己原本的主人不見瞭,飲食轉變則對貓有好處。因為飲食轉變能讓貓更輕易轉換到因環境改變而被迫接受的新食物類型。
關於貓的喂食,有一件表面看似矛盾的事情非提不可。如果有一隻貓一律喂食完全單一無變化的飲食(但營養充足),日復一日都吃同一個牌子的貓罐頭,最後它可能會拒絕其他各種新食物,不論多美味都沒用。另一隻貓如果一直喂食各式各樣有趣且多變化的飲食,每天吃不同種類的貓罐頭和許多小點心,那麼,很吊詭的是,它有時可能會拒吃其中一種本來最愛的食物。這乍看之下一點道理也沒有。這個現象的解釋是,長期喂食毫無變化的飲食,尤其是從幼貓期喂到成貓階段,貓的“食物變化機制”會減弱,最終完全關閉。這樣會發展出所謂的“新事物恐懼癥”(neophobia),新的味道和氣味會變得有威脅性,貓拒吃新的食物。
第一種貓的嚴格日常慣例如果亂掉瞭(譬如年老飼主過世),可能會引發嚴重問題。而另一種貓,也就是飲食比較有趣多變的貓,其“食物變化機制”已完全啟動,而且這一輩子都不會關閉,對食物的要求會更多也更挑剔。換言之,食物沒得選的貓不會追求變化,而食物變化不斷的貓則要求更多變化。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