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寵物>怎樣讓寵物狗保持身體健康

怎樣讓寵物狗保持身體健康

時間:2019-06-25 15:36: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寵物

常見出現於貓狗身上的寄生蟲包括跳虱及牛蜱,腸寄生蟲包括絳蟲、鉤蟲和蛔蟲,可傳染疾病及影響人畜健康。透過定期服杜蟲藥及使用滴劑等,可有效預防,多久杜蟲一次視乎不同產品的指示。

1、 定期護毛護口腔

應該定期梳理及視乎需要修剪寵物的披毛,避免毛發纏結;貓狗的皮膚薄,鏟毛時小心弄損皮膚;洗澡不用太頻密,視乎實際情況。每日為寵物清潔口腔是預防牙病的最好方法,此外,應定期讓獸醫檢查寵物的口腔。

2、打針杜蟲及體檢

註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防病措施,滿五個月的狗隻需要按照法例註射狂犬病疫苗,之後每三年註射一次加強劑。幼犬及幼貓要接受三劑混合針,之後每年註射一次加強劑。每年註射加強劑時,可以請獸醫順道檢查寵物的身體狀況。

3、 扮靚適可而止

為寵物穿衣服要視乎需要,長毛、厚毛和體型大的品種很少怕冷,一些初生、年老、患病或體型迷你的貓狗,有可能怕冷,但要量體溫才確定它是否需保暖。寵物如出現低溫的情況,用毛巾包著暖水袋給它取暖會比穿衣服有效,因為寵物未必習慣穿衣服。寵物沒有必要穿戴飾物,在掙紮或活動的時候有可能弄傷自己。貓狗的皮膚較薄也較敏感,不宜頻密地洗澡,染毛、漂毛等更應盡量避免,洗澡時應用貓狗專用洗劑。

4、每日散步做運動

狗隻需要每日出外散步,建議每日兩次,每次三十分鐘,散步除瞭是運動外,亦讓狗隻見見不同的人、狗隻或物件,同時也刺激嗅覺和聽覺,滿足社交需要。

貓咪一般養在室內,如果它在外面不會太緊張,也可以帶它出外散步,探索不同事物,如果貓咪不習慣外出,主人也可以和它在傢玩遊戲,鼓勵它做出跑、跳和捕捉等動作,增加運動量,保持身心健康。

5、 鼓勵自然的行為

在野外生活的貓狗有一套自然的行為模式,如果行為被抑制,可能引致其他更嚴重的行為或情緒問題,因此應該鼓勵寵物將行為發泄在可接受的渠道上。

現實中,狗很可能在街上追車或追跑步的人,帶來危險,但這行為源於狗隻捕獵的天性,建議主人教狗隻追波或其他玩具,狗隻追逐的欲望得以發泄,又不傷害人。貓咪喜歡磨爪,傢中就要多放置抓板,並且教它去正確的地方磨爪,減少破壞傢中物件。

6、初生社交訓練

在貓狗年幼時進行正確的社交訓練,有助它們更易接受身邊的事物,減少因環境帶來的壓力,它們會活得更開心。貓咪的社交期是出生後八至十周,狗隻是十二至十六周,這期間的貓狗學習能力高且易接受新事物,主人可讓它們愉快地接觸不同人、動物、物件及聲音等。

7、每周三次嗅聞訓練

建議每星期給狗隻三次嗅聞訓練,以嗅覺的刺激滿足它們,同時訓練集中力和註意力。方法是將數件狗隻未接觸過、有特別氣味的物件放在地上,例如舊書本、其他貓狗的毛巾等,讓它自由嗅聞及探索。

8、每日互動遊戲

遊戲主要作用是訓練、增強主人與寵物的關系,也可令寵物活動多些,建議狗主每日與愛犬玩三種不同的遊戲,例如不同的服從訓練、爬隧道、檢拾玩具等。

9、開心訓練法

訓練狗隻應該是開心的事,狗隻和主人的關系才會良好,願意聽主人命令,因此應該用正面獎賞方法去訓練狗隻,即是獎賞做對的行為,不建議用打罵的方式。例如狗隻見到主人倒狗糧,可能會興奮得抓咬主人,那就等狗隻冷靜下來,坐定定才給食物,作為不抓咬人的獎賞。

10、 古典制約減恐懼

主人有時需要對寵物做一些它害怕的事,例如洗澡、剪指甲、拿走它的食物及資源等,這些恐懼會對它們構成壓力,如果企圖用打罵的方法迫寵物接受,會令它更恐懼。建議主人透過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減低恐懼感,即是用食物令它對這些行為有正面聯想。

11、獨處不多於四小時

狗隻是群居動物,因此長時間獨處可能影響情緒,一般不建議讓狗隻獨留在傢每日多於四小時,年幼的狗隻需要更長時間陪伴,才可滿足社交需要。貓相對較獨立,但也不建議讓它長時間獨處。

12、 有質素的相處

貓狗需要足夠的社交,主人和寵物相處的時間當然愈長愈好,而相處的時間也講求質素,如果主人長時間在傢但隻顧自己上網,作用也不大。和寵物互動的相處,可以是訓練、遊戲、梳毛及散步等,有助增強雙方的關系。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