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寵物>貓咪的前世和今生

貓咪的前世和今生

時間:2019-07-15 17:40: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寵物

據不完全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於人群中安身立命的貓咪已經超過6億隻。盡管我們對這種精靈一般的動物已經很熟悉瞭,卻仍無法透徹地瞭解貓咪的來歷。我們馴化其他動物如牛、馬、羊等,是因為它們身上有奶、肉可供食用,或有勞力可供使役。在我們的生息勞作中沒有貢獻一口食物、一絲氣力的貓咪,又如何能成為傢裡司空見慣的固定“擺設”呢?

貓已經被馴化瞭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現在,貓咪已經成為全世界傢庭中極為廣泛的寵物。貓咪頭圓、面部短。前肢五趾,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貓咪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他動物,大多能攀緣上樹。貓咪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貓咪在休息和行走時爪縮進去,捕鼠時伸出來,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防止爪被磨鈍。

狗最初能夠適應人類生活,是因為它們的社會行為在許多方面正好與人類相匹配。貓咪卻不同,貓咪是獨來獨往並擁有固定領地的獵獸,而且大多活躍在夜間,然而正是貓的捕獵行為促使它最初與人類環境相接觸,而貓咪守護領土的強烈本能又驅使它不斷出現在相同的地方。

馴養貓的歷史要比犬晚得多。很久以前,由於農業的興旺發達,在中東逐漸形成瞭規模的產糧地帶。傢宅、谷倉和糧食商店的出現,為鼠類及其他小型哺乳類動物提供瞭新的生存環境,而這些動物正好是小型野貓的理想獵物。於是從一開始,人與貓之間就建立起互利關系:貓獲得瞭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人類免除瞭討厭的嚙齒動物的困擾。最初,這些野貓的存在可能被人類所接受甚至受到鼓勵,不時拋給它們一些食物,較為馴服的一些野貓逐漸被吸納進入人類社會,由此產生瞭最早的半馴化貓群體。

傢貓是遍佈於歐洲、非洲和南亞的小型野貓的後裔。在這片廣妾的地域內,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條件,演變出無數個野貓亞種群。貓咪的外觀不盡相同:生活在北方的歐洲野貓身材粗壯,短耳,厚皮毛;非洲野貓的身材更修長,長耳,長腿;生活在南方的亞洲野貓則身材小巧,身上帶斑點。

貓咪

考慮到小貓造不成大破壞,人們也就不去計較它們的如影相隨。當人們發現貓能夠消除鼠患和蛇患時,他們還可能鼓勵貓的這種行為。另外,貓身上恐怕還有其他動人之處。一些專傢認為,某些野貓可能正好擁有一些特征,使它們能夠與人發展出親密關系,並適應這種生活。貓咪有著大眼睛、扁平臉和高而圓的前額—一伶俐可愛的相貌能吸引人去喂養它們。所以,人們大多隻是看小貓咪可愛就把它抱回傢馴養,讓貓開始在人類的火爐邊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國,貓咪被用來捕鼠,並沒有準確的時間給予記載。有人認為貓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西漢東方朔雲:“飛鴻驊瘤,天下之良馬,然用以捕鼠於深宮之中,曾不如跋貓。”可見西漢時期貓咪已開始被馴化擔當大任瞭。貓咪種族在中國人傢裡得以大量繁衍,應該是在唐朝。《妝樓記》中這樣說:“貓一名貍奴”,是指貓那時還屈居貍之後,是貍的奴婢,想貍驕氣十足,正事不幹,專幹偷雞營生,貓才被扶正,貍於是被趕回荒野。又說:“張搏好貓,一曰東守,二曰白鳳,三日紫英,四曰怯憤,五曰錦帶,六曰雲圖,七日萬貫。每視事退至中門,則數十頭曳尾延頸,盤接而入。”這個張搏養貓也養得太多瞭點,那時野有餓,而他居然能喂幾十隻貓咪。但從另一角度看,張傢的老鼠大約也從此絕跡,因為貓咪那時尚未如今日的養尊處優,為什麼呢?這從《新唐書·高宗王廢後傳》可知:“我後為貓,使武後為鼠,我當嚙其喉!”武則天搞陰謀把王皇後整下去並折磨致死,王對武恨之人骨,就發誓要在下輩子變貓,讓武變為鼠,她要像貓咪那樣狠狠地咬住武的喉嚨,可見貓那時捕鼠神勇可畏,不然,王皇後不會想變為貓的。

迫害死王皇後以後,武則天做賊心虛,在後宮禁止養貓。北宋黃庭堅《乞貓》裡說:“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黃庭堅傢裡的貓去世瞭,耗子立即恢復活動,搞得他傢終夜不堪其擾,聽說有別傢的貓咪產子,於是就虔誠地買瞭魚穿在柳條上企圖取悅貓母,目的無非是騙小貓回傢為他解決耗子為害的問題。南宋陸遊寫瞭一首《贈貓》:“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說的是貓咪功莫大焉,還保衛藏書不被老鼠啃嚙。以後詩畫裡貓咪出現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說明自唐開始,貓已經進入人傢瞭。

雖然人類在傢貓天然品種出現時可能起到過少許作用,但是直到最近,人類才真正開始下大力氣培育傢貓新品種。即使是以大規模養貓而著稱的埃及人,也沒有特意選擇具特殊形狀的貓,可能那時具明顯特征變異的貓還沒出現。想一想犬類如吉娃娃和大丹犬吧,狗的大小形狀和性格千差萬別,但傢貓卻沒有這些差異。早在史前時代,狗就被人們以看傢護院、協助打獵、放牧等不同目的馴養著,與狗不同,野貓就沒有承受這麼大的人為選擇壓力。隻要具備與人為善的品性,貓咪就能在人類的傢庭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麼,如今貓真的已經被馴化瞭嗎?答案是肯定的,但貓咪的馴化可能僅僅隻是個開始。盡管與人合得來,大多數傢貓卻仍不馴服,也不指望人類幫忙尋找食物和配偶。其他馴養動物(如狗)與野生先祖的外貌已經完全不同,一般的傢貓卻依然保持著野貓的體態。當然,傢貓確實有一些不同於野貓的形態學特征,如略短的四肢、稍小的腦容量以及為消化廚房食物殘渣而進化出的更長的腸道。

傢貓的進化還在繼續,可以說貓咪的進化之路還長著呢。以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等技術為支撐,貓的培育者正將貓的遺傳學研究推向一片從未開墾過的處女地:將傢貓與其他品種的貓科動物雜交,創造出千奇百怪的新品種。孟加拉貓和卡拉貓就是這方面的例子,貓咪分別是傢貓與亞洲豹貓和金貓的混血兒。因此,現在的傢貓可能即將跨越前所未有的演化變革門檻,成為一個多物種的復合體,貓咪的未來不可估量。

如今,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裡,貓咪不知何時已經不再是捕鼠的獵手,已純然成為一個寵物,而老鼠現在於各大城市中大有卷土重來之勢,人們想盡瞭辦法還是不能消滅掉,其實守在身邊就有捕鼠能手不用,即使貓咪不能咬死所有老鼠,至少可以嚇退鼠輩於傢門之外,此為題外話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