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六個中藥偏方治療偏頭痛
時間:2019-05-10 11:44: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醫認為偏頭痛屬於“頭風”“偏頭痛”“厥頭痛”等范疇。本病多因風、火、痰、瘀以及肝、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復感外邪而誘發,臨床見之多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上實下虛,發作期以實證為主,緩解期虛實並存。

【偏方一:川芎茶調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川芎、荊芥各20克,薄荷15克(後下),細辛3克,白芷、防風、羌活、甘草各10克。
制法:共為細末,每次15克,每日2次。
用法:清茶調服或作湯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疏風散寒,宣通經絡。
【偏方二:芎芷石膏湯】
來源:《傷寒論》。
原料:吳茱萸、半夏、藁本、甘草各10克,川芎6克,生薑18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l劑,分2次服用。
功效:疏風止痛。
【偏方三:柴葛解肌湯】
來源:《傷寒六書》。
原料:柴胡、葛根、黃芩各9克,白芷、芍藥各3克,桔梗、羌活、甘草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疏風止痛。
【偏方四:桑菊飲】
來源:《溫病條辨》。
原料:菊花15克,杏仁、桔梗各6克,桑葉、薄荷各10克(後下),川芎9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辛散解表,清熱生津。
【偏方五:冰袋外敷法】
頭疼時,試著把熱敷袋放在頸部、在前額放冰袋。冷熱刺激能幫你有效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痛感。
【偏方六:中藥外敷法】
制附子10克、食鹽10克研成粉末,過200目篩,粉末加適量生薑汁粘合成糊狀,加約3克放在準備好的膠佈上,膠佈大小約3厘米×3厘米大小,貼於患側太陽穴、率谷穴或疼痛最明顯處,每次貼敷12~24小時,3次為1個療程。

【偏方一:川芎茶調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川芎、荊芥各20克,薄荷15克(後下),細辛3克,白芷、防風、羌活、甘草各10克。
制法:共為細末,每次15克,每日2次。
用法:清茶調服或作湯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疏風散寒,宣通經絡。
【偏方二:芎芷石膏湯】
來源:《傷寒論》。
原料:吳茱萸、半夏、藁本、甘草各10克,川芎6克,生薑18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l劑,分2次服用。
功效:疏風止痛。
【偏方三:柴葛解肌湯】
來源:《傷寒六書》。
原料:柴胡、葛根、黃芩各9克,白芷、芍藥各3克,桔梗、羌活、甘草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疏風止痛。
【偏方四:桑菊飲】
來源:《溫病條辨》。
原料:菊花15克,杏仁、桔梗各6克,桑葉、薄荷各10克(後下),川芎9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辛散解表,清熱生津。
【偏方五:冰袋外敷法】
頭疼時,試著把熱敷袋放在頸部、在前額放冰袋。冷熱刺激能幫你有效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痛感。
【偏方六:中藥外敷法】
制附子10克、食鹽10克研成粉末,過200目篩,粉末加適量生薑汁粘合成糊狀,加約3克放在準備好的膠佈上,膠佈大小約3厘米×3厘米大小,貼於患側太陽穴、率谷穴或疼痛最明顯處,每次貼敷12~24小時,3次為1個療程。
閱讀全文
上壹篇:六個食療偏方治療坐骨神經痛
下壹篇:兩個小偏方治療心肌梗死有奇效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6
熱門文章
-
1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