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四個小偏方治療坐骨神經痛有奇效

四個小偏方治療坐骨神經痛有奇效

時間:2019-05-10 11:55:5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本病多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少數為慢性,病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
驗方一:麻黃甘草桂薑湯加味治療坐骨神經痛
劉惠賢,女,75歲,主要原因雙膝關節疼痛不能走路,刺痛難忍,在省某醫院檢查後讓其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本人害怕手術而轉為中藥治療。經過辯證診為老年體虛、風寒入侵,阻礙經絡引起,服本方5劑,止痛,自己上下4樓無礙;原方繼續服5劑疼痛消除,為鞏固療效又服3劑,痊愈。2年來未復發,老太太滿面紅光,每天能輕松上下4樓,還要去公園撿礦泉水瓶,讓同住一個小區的人非常驚奇和羨慕。
處方:制川烏10克,附子10克,川牛膝各12克,麻黃、細辛、甘草各3克,桂枝、幹薑、乳香、沒藥各10克,蜈蚣1條,生薑3片,大棗5枚。每日1劑,用水煎服分2次服用,10天為1個療程,間隔3天續服下1個療程。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祛瘀通絡功效。對坐骨神經痛屬風寒濕者或寒邪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效果好。
驗方二:獨活寄生湯治療坐骨神經痛
艾朝陽,男,35歲。患腰椎間盤突出,伴隨坐骨神經痛。他來治病,是因為已經下不來床,幹不瞭活瞭,對於一個靠力氣吃飯的人,不能幹活意味著沒有飯吃,而且他還有4個孩子,他自己可以不吃飯,老婆孩子還要吃飯。一般幹體力活的人,患這個病還是比較多的。這位患者吃瞭10來天的藥,兩次次介入後,癥狀已經好多瞭。
後來小艾的同伴童永紅可能是累著瞭,也出現坐骨神經痛癥狀,他也是吃瞭10來天藥,2次介入就好瞭。
處方:附子10克(先煎),黃芪24克,黨參、當歸、桑寄生各15克,白芍20克,川芎、杜仲各9克,牛膝、獨活、防風各12克。用水煎服。此方有溫陽益氣補血,祛風散寒除濕之功效。適用於坐骨神經痛屬風寒濕滯者。
驗方三:身痛逐瘀湯加味治坐骨神經痛
劉吉華,女,36歲,農民。半年前患腰腿痛,癥狀日益加重,疼痛自腰骶部沿右側大腿後外側向胭窩、足跟部竄痛,如針紮、火燒樣陣陣加劇,尤以咳嗽和用力大便時更甚,久治不效。診為坐骨神經痛。證屬寒凝氣滯,瘀阻脈絡,治宜化瘀通絡,溫陽散寒,除痹止痛,投以身痛逐瘀湯。原方減秦艽,加桂枝、延胡索各15克。服藥3劑後疼痛大減,繼用原方6劑,諸癥皆除而治愈。1年未再復發。
處方:桃仁、紅花、當歸、地龍各15克,川芎、甘草、沒藥、五靈脂(包煎)、牛膝各10克,秦艽、羌活、香附各5克。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
驗方四:芍藥甘草湯治坐骨神經痛
傅剛青,男,50歲,兩月前坐骨神經痛,采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近日加重,沿右腰胯至腿後側,酸楚疼痛;風雨之日尤甚,伴心煩不寧、頭暈失眠。檢查:臀中部、臀線、胭窩和小腿沿坐骨神經有觸痛點,直腿抬高陽性,踝反射、小腿後側皮膚觸覺均減退,脈緊微弦,舌質淡稍紫,苔薄微黃。辨證使用原方,藥量稍作如下調整:薏苡仁、黑附子(先煎)、當歸、海風藤、川牛膝各10克,雞血藤、秦艽各12克,赤芍20克,甘草3克,黨參15克,經服本方5劑,上述癥狀基本消失,又服5劑而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處方:薏苡仁60~90克,炙甘草10~30克,制附子(先煎)、海風藤、川牛膝各10克,赤芍20~40克,黨參15~30克,當歸10~20克,秦艽12~18克,雞血藤12克。每日1劑,用水煎服,分早晚服。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