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中藥外洗藥的正確方法
時間:2019-05-27 08:21: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藥外洗藥是清洗皮膚或者傷口的藥物,這些藥物是針對發病部位,然後選擇好容器進行煎煮藥物,然後在將藥物提取出來,然後用於清洗患處,是可以起到消炎消毒以及治療疾病的做法。中藥外洗藥是需要經歷煎煮法以及清洗等過程清洗是一天洗兩次,然後將一副藥可以用來洗4次。
加水量:根據不同的外洗部位,選擇合適的加水量,一般外洗加水量要大,可能有5到10斤水
器具:最好選擇不銹鋼鍋或者盆,因為容量大,易操作,
煎煮方法:首先將藥物置於容器中,加冷水浸泡30分鐘,然後加蓋放火上加熱煎煮。先用武火煎煮,煮沸後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過程中,要註意適度攪拌,以免糊鍋,同時也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過於頻繁打開鍋蓋子,以盡量減少揮發性成分的喪失。煮沸後文火煎煮10分鐘後,濾取第一次藥液;然後加熱水適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藥液。將兩次藥液混勻。
洗法:一般外洗藥物兩天用一副藥,一天洗兩次,就是:一副藥可以洗4次。第一次將熬好的藥液放溫,(不建議熱洗)然後將手足或身體侵入藥液中,每次洗15到20分鐘,洗後可以用溫水沖掉藥液,然後將藥液保存好下次備用。第二、三、四次洗時要將藥液煮沸5分鐘,放溫後再洗。
藥液溫度:一般情況下洗時藥液溫度不宜過高,以耐受為宜,大約35-40度。如果像皸裂性濕疹,皮膚肥厚,扁平疣或者尋常疣洗時溫度越高越好,但不要燙傷,可以先用藥液熏蒸,溫度合適後再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1
-
3
-
4
-
5
-
7
-
8
熱門文章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