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呢

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呢

時間:2019-05-29 11:55:1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疾病是可以采用中醫治療的,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瞭解風濕病的發病原因,如果是因為風寒濕熱引起的風濕病,應該要采用通經活絡的方法將體內的寒氣濕氣排解出來,然後經絡受到素的,而由於毒素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我們應該要及時的進行毒素的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呢

1、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之分證論治

中醫認為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有風寒濕熱兼夾、偏盛的區別,侵入氣血之先後;體質有陰、陽之偏頗,從化之各異內生無形之虛邪有熱、寒之傾向;變生之毒也存在寒、熱等不同性質,導致所引起的“病絡”性征、集體整體反應狀態也有相應區別。因此根據臨床上有關特征性現象及相互轉化的演變規律,治療上應強調分證論治。

治療上應根據邪毒的不同性質分為寒濕阻絡、濕熱阻絡兩證,治療上應該分別以祛寒毒、熱毒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態鏈的始動因素,阻止繼發的痰瘀津凝,阻抑絡道亢變,防止股指侵蝕為主。

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呢

2、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之截毒防變

通常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急性發作期以外邪為主導,中晚期則會內生之邪可導致患者難愈,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早期或可以散寒、清熱等,兼以調和營衛而竟全功;到中晚期,外邪與氣血津液交織變化,痰瘀相合阻滯絡脈,以至絡脈亢變,毒邪聚合難解,病恣行周圍之勢。

3、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之通暢絡脈

早期主要以絡實為主,當“散寒清熱”以通暢絡脈,如活血化痰通絡、理氣化痰通絡、活血化瘀通絡等法,兼以補虛;晚期絡虛為主,當“賠補肝腎”以扶正通絡,兼以痛補。

4、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之偏方

金剛刺地龍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溫經祛濕。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金剛刺15克,廣地龍15克,蜈蚣1條,黃芪40克,桂枝12克,海風藤12克,威靈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20劑為1療程,一般宜服2~3個療程。

桂枝川烏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關節屈伸不利,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得熱則痛稍緩,或疼痛呈遊走性,或疼如刀割針紮,或酸痛,關節腫脹,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或浮緩。

【偏方組成】桂枝、制川烏(先煎)、當歸、烏梢蛇各10克,仙靈脾、熟地各15克,鹿銜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避風寒。

二黃雙仁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補肝腎。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大黃9克,黃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幹地黃各15克,甘草、虻蟲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烏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1個月為1療程。

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呢

乳香川烏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利濕除痹。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閱讀全文
上壹篇:五加皮的作用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