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癲癇
癲癇是一種神經性疾病,這種疾病發作的時候會導致患者不自主的抽搐以及口吐白沫等,還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等,所以癲癇患者應該要瞭解搶救方法。癲癇是可以采用中醫在平時進行調理的,比如調理脾肺腎氣不足,還可以疏通經絡補充元氣,推動血液的流通,緩解癲癇的發作。
1從痰論治:癲癇主要因素責之於痰,並且痰涎貫穿癲癇始終,有無痰不作癇之說。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脾腎不足,肺失治節,脾失運化,腎失蒸化,水液代謝障礙,停聚為痰,痰阻經絡,上逆竅道,臟腑氣機失常,陰陽不相順接,清陽蒙蔽而作癇。臨床上多從痰論治,隨證加減湯藥治療癲癇患者,取得很好的療效。
2從瘀論治:無論是跌撲、撞傷、難產或是其它疾病導致血絡受損,還是癲癇本身纏綿難愈而致久病多瘀,瘀本身就是癲癇的一個常見病理因素,臨床治療上,亦有諸多醫者據此展開治療。
總結相關經驗,臟腑受損,因元氣不足,無力推動血液的運行,致血液瘀滯,日久痰瘀互結,阻於脈絡為小兒癲癇發作的根本病機,遂應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療效明顯。
3痰瘀並治:在癲癇的發病過程中,痰瘀常互結為病。痰濁瘀血互結阻絡閉竅陰陽氣血不相順接,致元神失養神機失用為中風後癲癇發病機制,故選用化瘀定癇方治療癲癇例,應用具有祛痰化瘀、止痙寧癇之功的中藥制劑膽星寧癇顆粒與苯妥英鈉對照,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望聞問切四診法
1望診是用肉眼觀察病人外部神、色、形、態,以及各種排泄物(如痰、糞、膿、血、尿、月經和血帶等),來斷疾的方法。
2聞診是通過醫生聽覺和嗅覺,收集病人說話的聲音,以及呼吸咳嗽散發出來的氣味等,作為斷病的參考。
3問診是通過跟病人或知情人交流,瞭解病人主觀癥狀、疾病發生及演變過程、治療經歷等情況,作為診疾依據的方法。
4切診主要是切脈,也包括對病人體表一定部位的觸診。中醫切脈,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橈動脈處(腕部的寸口),根據病人體表動脈搏動顯現部位、頻率、強度、節律和脈波形態等因素,組成的綜合征象,來瞭解病人病證的內在變化。
-
1
-
5
-
6
-
1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