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三個有效偏方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

三個有效偏方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

時間:2019-05-11 09:42:4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慢性活動性肝炎簡稱“慢活肝”,是慢性肝炎的一種。其病因主要為乙型肝炎病毒,由急性肝炎演變而來。本病西醫無特殊治療方法,除適當休息註意營養外,可用保肝藥物,或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劑等治療,但療效均不夠理想。
驗方一:黨參、白術輕松應對慢性活動性肝炎
今年40歲的李先生,2003年的時候發現得瞭急性病毒性黃疸型肝炎,肝功能持續異常達4個月。也吃過中藥,但是總是覺得肚子脹脹的,沒有力氣,也吃不下東西,腳跟還疼痛難忍。因為一直是反復發作,所以2006年4月份的時候,他又去醫院化驗,並且開始服用肝炎片,病情稍稍好轉。
2007年3月,再去復查,谷丙轉氨酶455單位,大便不暢,小便黃。經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知道中藥效果好,李先生就堅持吃。藥方為:生黃芪、黨參各15克,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川續斷、仙靈脾各10克。每天午後吃1丸。兩個月後,復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600單位,睡眠較好,服藥期間無明顯不適。醫生在上藥基礎上加黃芪20克繼服以固定療效。到今年7月,共復查3次,各項指標正常,肝功能也無反復。
驗方二:雞骨草、垂盆草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療效好
10年前,王先生就有急性黃疸型肝炎,自從治愈後就沒有復發過。大上個月突然惡心,吃不下東西,起初他以為是腸胃毛病,吃瞭點胃藥。但是不但沒有見效。反而腹痛更加嚴重。口幹乏力,並且便秘。急忙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得瞭慢性活動性肝炎活動期,主要是以黃疸為主要表現。
醫生就此給開瞭清熱利濕的藥,具體為:雞骨草、垂盆草、茵陳、丹參各30克,澤瀉、枳殼、甘草、大黃、柴胡、鬱金、蒼術、白術各10克。一拿到藥方王先生可不敢怠慢,堅持吃藥3星期,先是面色變正常瞭,舌苔也不發黃瞭。醫生說:這是黃疸消退瞭。又堅持瞭兩個月,王先生小便顏色也正常瞭,肝穿刺檢查一切正常,病愈出院瞭。
驗方三:黃芪、當歸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不可少
騰先生,工人,因為1年前得瞭乙型肝炎,所以不能幹重活。單位調他去開塔吊,病情一直比較穩定。但是3天前,單位進瞭一批水泥,搬運工又太少,實在忙不過來。騰先生就主動上陣幫忙,幹瞭一下午,晚上到傢就不能動瞭。惡心得要命,右肋鉆心地疼。連夜送到醫院,經檢醫生查得出:病人患有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醫生給開出藥方,並囑咐騰先生再不可勞累。
方子為:黃芪30克,當歸15克,赤芍、丹參、生地黃、茜草、牡丹皮、虎杖各12克,鬱金、枳殼、白術各10克。吃瞭兩周藥,騰先生的右肋不再疼痛,6周後再復查已基本正常,但仍需服藥1周以鞏固治療。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