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治療便血民間有效偏方大全

治療便血民間有效偏方大全

時間:2019-05-11 09:50:3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食療偏方:6種食療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綠豆馬齒莧湯】
原料:綠豆60克,鮮馬齒莧120克(幹30克)。
制法:共煎湯加適量紅糖食服。
用法:分頓服用。
功效:適用於腸道濕熱便血。
【偏方二:火炭母茶】
原料:火炭母30克,綠茶10克,白糖適量。
制法:共煎湯,加白糖調味。
用法:分頓服用。
功效:適用於腸道濕熱便血。
【偏方三:瘦肉黃芪三七煲】
原料:豬瘦肉150克,黃芪30克,三七10克,大棗5枚。
制法:共煲湯加食鹽調味食服。
用法:分頓服用。
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便血。
【偏方四:豬大腸槐花湯】
原料:豬大腸250克、鮮槐花15克。
制法:將豬大腸洗凈後與鮮槐花一起煮熟爛。
用法:食腸喝湯。分頓服用。
【偏方五:生薑艾葉飲】
原料:生薑、艾葉各15克。
制法:艾葉同生薑煎濃汁。
用法:每次服1杯。
功效:溫經止血,生薑祛寒,虛寒性出血。
【偏方六:醋煮赤小豆飲】
原料:醋5碗,赤小豆3碗。
制法:煮熟曬幹為末。
用法:每次服5克。
功效:本方主治腸痔下血。
中藥偏方:3種中藥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黃土湯】
來源:《金匱要略》
原料:甘草、幹地黃、白術、炮附子(先煎)、阿膠(烊化)、黃芩各9克,灶中黃土25克(佈袋包,先煎)。
制法:將上藥一起入鍋,加水1600毫升,煮汁600毫升。
用法:分2次溫服。
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型便血癥。
【偏方二:大黃川連湯】
原料:大黃10克,川黃連6克,側柏葉12克,藕節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胃熱為主的便血。
【偏方三:川軍地榆湯】
原料:川軍炭、槐花各10克,地榆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腸熱引起的便血。
外用偏方:2種外用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熏洗法】
取阿膠加醋浸沒軟化後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開,加熱燒開後先熏後洗肛門,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此方用於肛裂、痔瘡出血者。
【偏方二:外敷法】
取野艾(蒿子葉)適量搗爛如泥狀敷於肛門口。
生活偏方:4種生活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塗藥法】
取清涼油適量拌珠黃散2支,塗肛門內外。
【偏方二:雞蛋黃油治療法】
取熟蛋黃數隻,放非鐵器餐具內小火翻炒,待油滲出過濾即得。此方適合肛口黏膜幹燥破裂者使用。
【偏方三:揉腹法】
每日早晚(醒後睡前)兩次揉摩腹部,每次逆順時針各100次。
【偏方四:提肛法】
每日2~3次作縮肛動作,每次30~50次。
小提示:以上措施必須是在排出腸道惡性腫瘤的基礎上進行,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進行。切不可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自己亂用止血藥物或偏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