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治療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民間偏方匯總
時間:2019-05-11 10:19:3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偏方一:雞蛋瘦肉湯】
原料:雞蛋2個,豬瘦肉100克,雞骨草30克,山梔子根3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於當日分2次服用完,隔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
【偏方二:算盤子粥】
原料:算盤子葉、炒粳米各60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洗凈,煮粥。
用法:每天1劑,分次服用。
功效:解毒利濕。
【偏方三:田基黃粳米粥】
原料:粳米100克,田基黃30克,白糖適量。
制法:田基黃切成5厘米長的段。粳米放入鍋,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燒沸。小火燉30分鐘後加入田基黃、白糖,再用大火煮15分鐘。
用法:每日1次,代早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
中藥偏方:3種中藥偏方治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偏方四:三物湯】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茵陳9克,山梔子、黃連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清熱、祛濕。
【偏方五:大茵陳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原料:茵陳、黃柏各4.5克,大黃、白術各9克,黃芩、瓜萎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實、梔子各3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運脾祛濕。
【偏方六:分濁散】
來源:《辨證錄》。
原料:茯苓30克,車前子(包煎)、豬苓、梔子各9克,茵陳3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清熱利濕。
外用偏方:2種外用偏方治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偏方七:蒜硝泥】
用大蒜200~400克,芒硝100~200克,共同搗碎成泥狀。用4~5層油紗佈包裹,外敷於右上腹,每2天1次。
【偏方八:穴位貼敷法】
白芥子、細辛、甘遂、吳茱萸、蒼術、青木香、川芎、雄黃、丁香、肉桂、皂角各等量,紅參為1/10量,每10克藥用海龍1條。均研細末,密封保存。使用前加適量麝香、冰片。用時以鮮薑汁調成糊狀,做成直徑1厘米的圓餅。貼於中脘穴處。
【偏方九:傢庭按摩法】
食、中指點按中脘穴並按揉1分鐘。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背部肝俞、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順、逆時針摩腹各3分鐘。
原料:雞蛋2個,豬瘦肉100克,雞骨草30克,山梔子根3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於當日分2次服用完,隔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
【偏方二:算盤子粥】
原料:算盤子葉、炒粳米各60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洗凈,煮粥。
用法:每天1劑,分次服用。
功效:解毒利濕。
【偏方三:田基黃粳米粥】
原料:粳米100克,田基黃30克,白糖適量。
制法:田基黃切成5厘米長的段。粳米放入鍋,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燒沸。小火燉30分鐘後加入田基黃、白糖,再用大火煮15分鐘。
用法:每日1次,代早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
中藥偏方:3種中藥偏方治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偏方四:三物湯】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茵陳9克,山梔子、黃連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清熱、祛濕。
【偏方五:大茵陳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原料:茵陳、黃柏各4.5克,大黃、白術各9克,黃芩、瓜萎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實、梔子各3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運脾祛濕。
【偏方六:分濁散】
來源:《辨證錄》。
原料:茯苓30克,車前子(包煎)、豬苓、梔子各9克,茵陳3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分兩次服。
功效:清熱利濕。
外用偏方:2種外用偏方治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偏方七:蒜硝泥】
用大蒜200~400克,芒硝100~200克,共同搗碎成泥狀。用4~5層油紗佈包裹,外敷於右上腹,每2天1次。
【偏方八:穴位貼敷法】
白芥子、細辛、甘遂、吳茱萸、蒼術、青木香、川芎、雄黃、丁香、肉桂、皂角各等量,紅參為1/10量,每10克藥用海龍1條。均研細末,密封保存。使用前加適量麝香、冰片。用時以鮮薑汁調成糊狀,做成直徑1厘米的圓餅。貼於中脘穴處。
【偏方九:傢庭按摩法】
食、中指點按中脘穴並按揉1分鐘。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背部肝俞、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順、逆時針摩腹各3分鐘。
閱讀全文
上壹篇:三個有效偏方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
下壹篇:民間治療胃下垂最佳偏方匯總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