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五個有效偏方治療癤瘡
時間:2019-05-11 10:21: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癤瘡是指生於皮膚表淺部位的急性化膿性炎癥,隨處可發。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突出根淺,腫勢局限(范圍多在1~2厘米左右)。膿出即愈。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單個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輕者僅外治即可,嚴重者內外同治效果較好。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五個有效偏方治療癤瘡,如下:
消癤方
【組成】黃連6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銀花10克,蚤休10克,連翹10克,三棵針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先將上藥用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水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病(坐板瘡、發際瘡)。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著名皮膚科專傢朱仁康驗方。
藿香解毒湯
【組成】藿香、香薷、銀花、連翹、土茯苓、蕺菜、馬齒莧、佩蘭、赤芍、防風、白芷、夏枯草、蒲公英、勾藤各適量。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消熱除濕,解毒消腫。
【主治】夏日暑熱癤瘡。
【來源】成都中醫學院文琢之教授驗方。
清熱涼血解毒方
【組成】黃連6克,黃芩6克,黃柏9克,山梔9克,廣夕角3克,鮮生地30克,赤芍6克,粉丹皮9克,白術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多發性癤腫。
【來源】上海中醫研究所夏少農研究員驗方。
癤瘡消
【組成】銀花18克,連翹15克,蒼術18克,黃柏18克,歸尾9克,赤芍9克,豬苓9克,茵陳30克,車前子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主治】癤瘡。
【來源】北京中醫醫院房芝萱教授驗方。
清解片
【組成】大黃、黃芩、黃柏、蒼術各適量。
【用法】上方共研細末和勻軋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2~3次,每次5片。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通便。
【主治】瘡瘍濕熱內盛,便秘裡實者。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曙光醫院顧伯華教授驗方。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五個有效偏方治療癤瘡,如下:
消癤方
【組成】黃連6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銀花10克,蚤休10克,連翹10克,三棵針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先將上藥用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水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病(坐板瘡、發際瘡)。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著名皮膚科專傢朱仁康驗方。
藿香解毒湯
【組成】藿香、香薷、銀花、連翹、土茯苓、蕺菜、馬齒莧、佩蘭、赤芍、防風、白芷、夏枯草、蒲公英、勾藤各適量。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消熱除濕,解毒消腫。
【主治】夏日暑熱癤瘡。
【來源】成都中醫學院文琢之教授驗方。
清熱涼血解毒方
【組成】黃連6克,黃芩6克,黃柏9克,山梔9克,廣夕角3克,鮮生地30克,赤芍6克,粉丹皮9克,白術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多發性癤腫。
【來源】上海中醫研究所夏少農研究員驗方。
癤瘡消
【組成】銀花18克,連翹15克,蒼術18克,黃柏18克,歸尾9克,赤芍9克,豬苓9克,茵陳30克,車前子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主治】癤瘡。
【來源】北京中醫醫院房芝萱教授驗方。
清解片
【組成】大黃、黃芩、黃柏、蒼術各適量。
【用法】上方共研細末和勻軋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2~3次,每次5片。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通便。
【主治】瘡瘍濕熱內盛,便秘裡實者。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曙光醫院顧伯華教授驗方。
閱讀全文
上壹篇:六種食療偏方治胃下垂
下壹篇:五個有效偏方治療坐骨神經痛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