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民間偏方匯總

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民間偏方匯總

時間:2019-05-11 10:36:2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醫認為,該病屬於“濕阻”、“肋痛”、“虛證”、“癥積”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由濕熱的陰邪纏綿,日久正氣損傷,由實致虛形成肝鬱脾虛、肝腎不足、脈絡瘀阻等虛實夾雜的病理表現。治療方法以清熱利濕、疏肝健脾、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為主。
食療偏方:3種食療偏方治慢性活動性肝炎
【偏方一:蘑菇豬肉湯】
原料:鮮蘑菇、瘦豬肉各100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鹽少許調味。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2次。
功效:滋補肝腎、強身明目。
【偏方二:紅棗花生汁】
原料:紅棗、花生米、冰糖各50克。
制法:三物加入適量的水,煎取汁。
用法:當日服完,不拘時分服,可常飲。
功效:滋補肝腎、強身明目。
【偏方三:雞蛋南棗湯】
原料:南棗6~8個,雞蛋2隻,枸杞子15~30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
用法:吃蛋喝湯,佐餐食用。
功效:滋補肝腎、強身明目。
中藥偏方:3種中藥偏方治慢性活動性肝炎
【偏方一:黑逍遙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柴胡、白術、茯苓、甘草各4.5克,白芍、當歸身、熟地各7.5克。
制法:加生薑、大棗為引,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
功效:疏肝養血,健脾和中。
【偏方二:清熱解鬱湯】
來源:《萬病回春》。
原料:梔子(炒黑)6克,枳殼(麩炒)、川芎、黃連(炒)、香附(炒)各3克,幹薑(炒黑)、陳皮各1.5克,甘草0.9克,蒼術(米泔浸)2.1克。
制法:上藥研磨為末制成1劑,加生薑3片,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
功效:疏肝養血,健脾和中。
【偏方三:疏肝和胃湯】
來源:《續名醫類案》。
原料:旋覆花、生赭石、藿香、佩蘭、焦白術、當歸、香附各9克,白芍12克,草豆蔻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1天2次。
功效:疏肝和胃,養血柔肝。
外用偏方:2種外用偏方治慢性活動性肝炎
【偏方一:土大黃外敷】
選取秋季挖的土大黃,根、葉3~5錢(鮮品0.5~1兩),研末敷右肋部。並可取適量大黃用水煎服,食用。
【偏方二:麝香註射液】
5%的麝香註射液,於兩側章門、期門穴交替註射,每次2毫升,每周1次,4周為一個療程。
生活偏方:2種生活偏方治慢性活動性肝炎
【偏方一:按壓足三裡穴】
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壓雙側足三裡穴。指端附著皮膚不動,由輕漸重,連續均勻地用力按壓。此法能舒肝理氣,通經止痛,強身定神。
【偏方二:揉肝炎穴】
下肢膝關節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餘四指緊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於內踝上2寸之“肝炎穴”處進行圓形揉動。此法可疏經絡,補虛瀉實,行氣止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