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5種食療偏方治療慢性結腸炎

5種食療偏方治療慢性結腸炎

時間:2019-05-11 10:47: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慢性結腸炎是由已知原因或未知原因,造成以炎性改變及功能紊亂為主的結腸疾病。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腸鳴、下墜、大便帶黏液或膿血, 也有便秘或幹稀交替出現,病程以纏綿、反復發作為特點。由於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來源不足,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乏力甚至衰弱。嚴重者常並發腸道大出血、腸穿孔、甚至癌變。
結腸炎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整理瞭5種食療偏方治療慢性結腸炎,如下:
【偏方一:馬齒莧大蒜汁】
原料:鮮馬齒莧30~60克,大蒜泥10~ 15克。
制法:以鮮馬齒莧煎一碗水,沖入搗爛的大蒜泥,過濾取汁,可加入適
量的糖。
用法:一日服2次。
功效:適用於慢性結腸炎患者調養食用。
【偏方二:薑茶烏梅飲】
原料: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
制法:生薑洗凈,切絲;烏梅肉剪碎,綠茶以沸水沖泡,加蓋並保溫浸入半小時,再加少最紅糖。
用法:趁熱飲服,每日3次。
功效:適用於虛寒型慢性腸炎。
【偏方三:健脾止瀉糕】
原料: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30克,白扁豆、茯苓各20克、 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最。
制法:赤小豆煮成豆沙後,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
用法:分餐食用。
功效:有健脾止瀉之功。
【偏方四:馬齒莧飯】
原料:馬齒莧100克,粳米250克。
制法:馬齒莧洗凈切細,和粳米調和。加水常法煮飯。
用法:可早晚服用,連服15日以上。
功效: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有效。馬齒莧是常用的淸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也可作食物用。有防治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偏方五:銀花紅薯粥】
原料:紅薯300克,粳米200克,金銀花15~30克,生薑2片。
制法:紅薯切成小塊或研成細粉,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癥狀輕重酌量)、生薑,按常法煮飯、煮粥均可。
用法:每日3餐均吃,要堅持吃,不少於3~ 4個月,方可逐步見效。
功效:腹脹、腹痛癥狀均可減輕。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