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5種食療偏方治慢性胃炎

5種食療偏方治慢性胃炎

時間:2019-05-11 10:54:2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醫認為,慢性胃炎的病因,多由於機體的脾胃素虛,加之內外之邪乘 而襲之,主要有飲食所傷,七情失和、痰濕中阻,則蘊濕生熱,濕熱內聚, 既使氣機阻滯,又為痰濁之源,脾虛日久,則成脾胃寒濕,從而引發種種癥狀,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對癥下藥。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提供5種食療偏方治慢性胃炎如下:
【偏方一:小茴香粥】
原料:炒小茴香30克,梗米200克。
制法:將小茴香裝於紗佈袋內紮口,入鍋加水先煮半小時或40分鐘,然後撈出藥包,再加入洗凈的粳米及適量水同煮至熟。依各人口味加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用法: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開胃,行氣止痛。適用於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納差等癥。
【偏方二:玉參燜鴨】
原料:凈鴨1隻(約2000克),玉竹20克,沙參20克,各種調料適量。
制法:將玉竹、沙參洗凈,切片,混合加水煮提取2次得玉竹、沙參濃縮汁約40毫升;鴨子由背部劈開,洗凈,放盆內,加入食鹽、料酒、蔥各少 許,入籠蒸至熟爛;鍋內註入原湯、鴨子、玉竹和沙參的濃縮汁、食鹽、料酒、白糖、蔥,文火燜至鴨肉熟爛,將鴨子切成適宜的塊,按原體形排於盤中,原湯用雞油,淀粉勾成汁,澆上即成。
用法:食肉喝湯。
功效:滋補胃陰虛。適用於胃陰虛所致的慢性胃炎。
【偏方三:山藥羊乳羹】
原料:山藥50克,新鮮羊乳500毫升,白砂糖或蜂蜜適量。
制法:將山藥在鍋中炒至微黃,軋碎碾為細末;將羊乳燒沸,加入山藥末和白砂糖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益氣養陰,補腎健脾。適用於慢性胃炎、呃逆反胃等癥的食療調補。
【偏方四:玉竹山藥鴿肉湯]
原料:玉竹15克,山藥20克,凈白鴿1隻,食鹽及調料各適量。
制法:將鴿子肉切塊,放沙鍋中加玉竹、山藥、食鹽、調料,加水500
毫升,文火燉煮60分鐘,肉熟爛後飲湯食肉。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滋陰止渴。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補養,及氣陰兩虛型消渴病的輔助食療。
【偏方五:薑蒜醋】
原料:生薑100克,大蒜100克,米醋500克。
制法:將生薑洗凈,與大蒜一同切片,浸泡在米醋中,密封貯存1個月 即可飲用。
用法:飯後服用,每次10毫升。或在菜肴中酌量加用。
功效:健胃散寒。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痛等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