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效偏方匯總
潰瘍性結腸炎系一種原因未明,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的慢性結腸炎癥,病變以潰瘍為主,多累及遠端結腸,但也可遍及整個結腸,偶可影響回腸末端10厘米左右。病情輕重不一,常反復發作,多見於青壯年。屬於中醫學“泄瀉”、“腹痛”、“腸風”、“腸僻”、“久痢”等病癥范疇。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效偏方匯總,如下:
久湯斷下湯
【組成】炙椿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黃連6克,炒幹薑6克,石榴皮4~6克,防風4克,廣木香4克,炙粟殼9克,元胡4克。
【用法】可常法煎服,也可加大劑量改作散劑或丸劑,丸劑每服9克,散劑每服6克,日服2次。勿在銅、鐵器中煎搗。
【功效】澀腸止瀉。
【主治】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久瀉久痢之濕熱鬱腸,虛實交錯癥。癥見長期溏便中雜有膿液,或形似痢疾,先黏液膿血,後繼下糞便,左下腹痛,或兼見裡急後重時輕時重。
【來源】陜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郭謙享教授驗方。
腸炎湯
【組成】黨參、白術、焦楂曲、大腹皮、木香、炒扁豆、夏枯草各10克,失笑散(包煎)、茯苓、海藻、秦皮各12克,柴胡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健脾疏肝,理氣化淤。
【主治】用於慢性結腸炎。脾虛失運,肝氣乘脾,血淤氣滯、蘊結於回腸之癥。見慢性腹瀉,腹痛等,便溏夾有黏液,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食少。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教授黃文東驗方。
健脾利濕湯
【組成】黃連1.2克,黨參12克,白術、白芍各9克,木香4.5克,山藥12克,葛根9克,吳茱萸4.5克,甘草4.5克,黃柏4.5克,烏藥9克,煨肉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健脾和中,清理濕熱。
【主治】過敏性結腸炎,左側小腹疼痛,大便不實且有黏液。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教授章慶雲驗方。
灌腸方
【組成】百部15克,苦參30克,烏梅15克,五倍子15克,枯礬10克,大黃10克。
【用法】濃煎100毫升,用金黃散加藕汁調成糊狀,每日2次,每次50毫升灌腸。
【功效】清熱燥濕。
【主治】治療急性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肉芽性結腸炎等。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柏連松驗方。
白蘚皮煎
【組成】白蘚皮500克,加水1500毫升。
【用法】水煎濃縮,保留灌腸。1次30~50毫升。
【功效】清熱祛濕。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
【來源】沈陽市痔瘺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潤庭驗方。
烏梅敗醬湯
【組成】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後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術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或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餘藥按原方比例配勻,烘幹研末裝入膠囊。每服生藥1.5克,每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效】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長期腹瀉,大便黏滯成帶膿血,腹痛墜脹或裡急後重腔腹痞悶、納少乏力、面色黃白、舌質淡暗、苔膩、脈弦緩滑。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路志正驗方。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