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九個有效偏方治療胃痛

九個有效偏方治療胃痛

時間:2019-05-11 11:03: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凡以胃脘部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病癥,稱為胃痛,是一種常見病。包括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以及胃神經官能癥等疾病。
胃痛
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九個有效偏方治療胃痛,如下:
行氣活血止痛湯
【組成】黨參12克,厚樸6克,大黃5克,廣木香5克,火麻仁15克,當歸12克,藿香10克,檳榔10克,枳實10克,桃仁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行氣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拒按,不能進食,大便燥結,2~3日方解1次,面色黑,伴頭暈乏力。
【來源】原湖南常德市中醫院院長廖仲頤驗方。
和胃方
【組成】連皮茯苓、冬瓜皮、幹百合、浮小麥各30克,法半夏12克,青竹茹24克,生薑、青皮、陳皮、炙甘草、炒枳殼各10克,臺烏藥15克,大棗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胃脘脹痛,發無定時,大便秘結,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沉。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步玉如驗方。
健中調胃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薑半夏6克,陳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健中調胃。
【主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痛嘈雜泛酸、苔白滑、脈沉細或弦。
【來源】遼寧中醫學院教授李壽山驗方。
安胃止痛湯
【組成】大黨參15克,吳茱萸5克,黃連炭5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烏梅炭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0克,厚樸10克,生薑3片。
【用法】水煎,每劑分數次服,每次服1杯。2日服1劑,可繼服10劑為1個療程。
【功效】安胃和中、止嘔定痛。
【主治】胃脘部疼痛,每於食後發作,痛處拒按,有痛劇發嘔的,癥狀時止時發多年不愈者。
【來源】著名老中醫張夢儂驗方。
疏肝和胃散
【組成】制香附、甘松、沉香曲、九香蟲、刺蝟皮、延胡索、降香、瓦楞子、黃連、吳茱萸、生薑汁、甘蔗葉各適量。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
【功效】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淤,健胃止嘔。
【主治】肝氣犯胃之胃脘痛。
【來源】江蘇省名老中醫裘吉生驗方。
調氣散寒湯
【組成】紫蘇梗、薑半夏、青皮、陳皮、廣木香、制香附、旋復梗、炒白芍、焦神曲、生薑各9克,炙甘草6克,桂枝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調氣和胃,散寒消食。
【主治】寒實型胃痛,癥見胃脘暴痛,痛勢較劇,得溫則舒,泛吐清水,纏綿不已,苔白滑、脈弦或遲。
【來源】全國著名老中醫黃文東教授驗方。
三合湯
【組成】高良薑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烏藥9~12克,丹參30克,檀香6克(後下),砂仁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長期難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藥無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脈象弦,或沉細弦,或細滑略弦,胃脘喜暖,痛處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幹或溏,虛實寒熱癥狀夾雜並見者。包括各種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黏膜脫垂、胃神經官能癥、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來源】中日友好醫院名老中醫焦樹德教授驗方。
理脾愈瘍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樸10克,甘松10克,劉寄奴15克,元胡10克,烏賊骨10克,炙甘草6克,生薑10克,大棗3枚。
【用法】每日1劑,文火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功效】健脾溫中,理氣活血。
【主治】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癥見胃脘隱痛,饑餓時痛甚,得食緩解,痛處喜按,喜熱惡寒,胃脹噯氣,每在春秋季犯病。
【來源】河南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李振華教授驗方。
加味烏貝芨甘散
【組成】三七粉30克,烏賊骨30克,川貝30克,白芨30克,黃連30克,甘草30克,砂仁15克,延胡索30克,川楝肉30克,佛手30克,廣木香18克,生白芍45克。
【功效】柔肝和胃,調氣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嘔吐、黑便、嘔血等癥。
【來源】名老中醫貴陽中醫學院袁傢璣教授驗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