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五個對感冒發熱有奇效的偏方
時間:2019-05-11 11:10: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感冒發熱是由於感受外在致病的因素,導致體溫驟然升高,或由低熱驟然轉成高熱為主癥的疾病。包括現代醫學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葉性肺炎引起的高熱征候。
梅翁湯
【組成】崗梅根31克,水翁花15克,倒扣草12克,魚腥草31克,大青葉15克,野菊花12克,銀花葉15克,連翹15克。
【用法】水煎,每日2劑,早、晚各1劑(第1劑煎後的藥渣留下,與第2劑藥同煎,為第2次服)。
【功效】疏風清熱,輕清解毒。
【主治】外感風熱所致發熱。
【來源】廣州市東山區人民醫院劉瑞霖老中醫驗方。
清肺六二湯
【組成】活水蘆根60克(去節),白茅根30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桑葉9克,枇杷葉9克,浙貝母9克,知母9克,北沙參9克,苦杏仁9克,冬瓜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宣苦泄,甘潤養肺。
【主治】大葉性肺炎(風溫外感高熱)。
【來源】浙江魏長春主任醫師驗方。
清肺化痰湯
【組成】麻黃6克,生石膏30克(先煎),杏仁9克,甘草9克,桔梗9克,薏苡仁15克,蔻仁2.4克(後下),澤瀉3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去濕。
【主治】外感高熱,邪由衛入氣,熱戀於肺,灼津為痰之高熱證。
【來源】上海張伯臾教授驗方。
涼膈增液湯
【組成】連翹8克,銀花8克,梔子5克,黃芩5克,生地6克,元參8克,麥門冬8克,蘆根8克,蟬衣5克,板藍根8克,大黃2克,竹葉3克。
【用法】先將上藥浸泡20分鐘,再以文火煮25分鐘,每日1劑,分3~4次溫服。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潤下。
【主治】外感風熱之邪引起的發熱,咽喉紅腫疼痛,便秘溲赤。
【來源】太原市中醫研究所名老中醫張剛驗方。
四清湯
【組成】錦紋軍8克,炒枳殼9克,生石膏(先煎)30克,葛根、連翹、銀花各9克,菊花6克,生黃芩、生山梔、滑石(包)各9克,鮮竹葉4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解毒清熱,通腑泄下。
【主治】溫熱病高熱、停食、神昏驚厥。
【來源】原北京中醫學院著名中醫學傢餘無言教授驗方。
梅翁湯
【組成】崗梅根31克,水翁花15克,倒扣草12克,魚腥草31克,大青葉15克,野菊花12克,銀花葉15克,連翹15克。
【用法】水煎,每日2劑,早、晚各1劑(第1劑煎後的藥渣留下,與第2劑藥同煎,為第2次服)。
【功效】疏風清熱,輕清解毒。
【主治】外感風熱所致發熱。
【來源】廣州市東山區人民醫院劉瑞霖老中醫驗方。
清肺六二湯
【組成】活水蘆根60克(去節),白茅根30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桑葉9克,枇杷葉9克,浙貝母9克,知母9克,北沙參9克,苦杏仁9克,冬瓜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宣苦泄,甘潤養肺。
【主治】大葉性肺炎(風溫外感高熱)。
【來源】浙江魏長春主任醫師驗方。
清肺化痰湯
【組成】麻黃6克,生石膏30克(先煎),杏仁9克,甘草9克,桔梗9克,薏苡仁15克,蔻仁2.4克(後下),澤瀉3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去濕。
【主治】外感高熱,邪由衛入氣,熱戀於肺,灼津為痰之高熱證。
【來源】上海張伯臾教授驗方。
涼膈增液湯
【組成】連翹8克,銀花8克,梔子5克,黃芩5克,生地6克,元參8克,麥門冬8克,蘆根8克,蟬衣5克,板藍根8克,大黃2克,竹葉3克。
【用法】先將上藥浸泡20分鐘,再以文火煮25分鐘,每日1劑,分3~4次溫服。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潤下。
【主治】外感風熱之邪引起的發熱,咽喉紅腫疼痛,便秘溲赤。
【來源】太原市中醫研究所名老中醫張剛驗方。
四清湯
【組成】錦紋軍8克,炒枳殼9克,生石膏(先煎)30克,葛根、連翹、銀花各9克,菊花6克,生黃芩、生山梔、滑石(包)各9克,鮮竹葉4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解毒清熱,通腑泄下。
【主治】溫熱病高熱、停食、神昏驚厥。
【來源】原北京中醫學院著名中醫學傢餘無言教授驗方。
閱讀全文
上壹篇:八個偏方治療冠心病胸痛胸痹
下壹篇:3種中藥偏方治消化性潰瘍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5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