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獨傢除瘙癢偏方分享

獨傢除瘙癢偏方分享

時間:2019-05-11 11:48: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瘙癢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冬季是高發期,雖然對身體無大礙,但瘙癢使人難以忍受。我就患瞭這種病,在右腋下有直徑大約20厘米的一塊皮膚瘙癢,並出現大面積黃米粒大小的紅疹,用過多種止癢藥治療無效。我自己試配藥方治療,總結出下面配方治療效果最好。
在杯裡倒一兩米醋,取一枚阿莫西林膠囊,打開將藥末倒入醋裡,再加入粉碎的新諾明一片,新薑切成碎末,裝入藥佈袋裡,在藥醋裡浸泡12小時後,用薑袋擦拭患處,每天擦4~5次,醋幹瞭再補,薑袋兩天一換。第一天擦完後感到效果很好,瘙癢減輕;當我擦到第三天時,瘙瘁基本消失,大部分紅疹消退結痂;擦到第五天時,病癥全部消失,至今未復發。得瞭半冬的瘙癢病,沒花幾個錢就治愈。建議患此病的朋友們,不妨用此偏方試一試。

專傢點評

瘙癢是皮膚病中最常見的自覺癥狀,每個人都有皮膚瘙癢的經歷。隻有當皮膚瘙癢而且不能看到或摸到皮膚形態改變,才被稱為瘙癢癥,一般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
全身性瘙癢癥可以開始即為全身性,或先局限於一處,繼而擴展至全身。常為陣發性,夜間尤甚,常搔抓出血感到疼痛方罷休。常見患者皮膚抓痕累累,表皮剝脫,血痂及色素沉著。病程久瞭可發生皮膚增厚,粗糙似皮革,或伴發皮膚細菌感染,如毛囊炎、癤子、丹毒、流火等。因為長期瘙癢不得安眠,導致心情煩躁、精神萎靡,影響日常工作,降低生活質量。飲酒、喝濃茶、吃河海鮮、情緒波動、衣被摩擦,甚至某些暗示都可使瘙癢發生或加重。
如每逢冬季全身瘙癢,到春暖時皮膚濕潤、瘙癢緩解,稱為冬令瘙癢癥,又稱皮脂缺乏性濕疹,與皮脂缺乏、水分丟失有關。引起皮脂缺乏的因素很多,有皮膚先天幹燥伴皮脂缺乏、疾病、營養不良、皮膚萎縮、硬化、缺汗、內分泌功能減退、環境溫度、皮膚儲存水分的完整性破壞等;接觸清潔劑、溶解劑等可加重皮膚損傷;環境溫度低、幹燥和冷風均可增加水分的丟失,導致和加重皮膚瘙癢。
冬令瘙癢癥主要見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皮脂腺、汗腺萎縮,分泌功能減退,故皮膚幹燥多鱗屑;同時老年人皮膚菲薄,對外界微小刺激很敏感,當衣服摩擦、用肥皂洗澡或溫度突然變化時,都能引起皮膚發癢。冬令瘙癢癥表現為皮膚幹燥,上覆細糠狀鱗屑,容易脫落似粉灰,皮膚紋路清晰,皮膚溫度低。特別是小腿、上肢癥狀更明顯,皮膚像魚鱗一樣,有菱形鱗屑;手掌足底皮膚粗糙,紋路寬深,嚴重者出現龜裂,感覺疼痛,重者出血。由於反復搔抓,可繼發不同程度的濕疹樣改變,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水、結痂等表現。
局限性瘙癢癥好發於肛門、陰囊、女陰和小腿等部位。肛門瘙癢常為陣發性,難以忍耐,局部皮膚肥厚潮濕,邊緣有放射狀皸裂,色素加深或減退。陰囊瘙癢亦為陣發性,劇癢難忍,陰囊皮膚水腫增厚,抓痕、血痂明顯,伴有色素異常。
馬先生瘙癢病程較長,而且局部腋下有大片“紅疹”,提示皮膚發生瞭炎癥,不能診斷為“瘙癢癥”。由於未看醫生,不能確定皮炎的性質。根據他使用含“醋”溶液治愈瞭疾病,而臨床上常用冰醋酸治療真菌性皮膚病,我國民間有用醋治療“鵝掌風”的習慣,推測可能是皮膚真菌感染性疾病。“阿莫西林”為口服抗生素,外用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容易引起接觸性過敏皮炎或全身過敏性藥疹,甚至過敏性休克,因此不建議外用。
得瞭瘙癢癥應該及時求醫,在醫生的幫助下早日康復。同時生活中也應註意預防。
治療有道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全身治療主要為鎮靜止癢,可選用各種抗組胺類藥物,具體藥物及其劑量、療程請遵醫囑。中醫藥也有較好的止癢作用,還可以輔助紫外線治療。局部治療應該依據不同季節及個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消炎止癢藥物,通常夏季宜選擇液體搽劑,冬季用軟膏。
預防有方住房內溫濕度適宜;沐浴時應選用溫和、無刺激的沐浴劑;浴水溫度以不覺冷為宜,忌用熱水燙洗;經常外搽些不含香料的潤膚軟膏;避免搔抓、摩擦、用藥不當等;必要時控制攝入某些飲食,如濃茶、咖啡、酒、辣椒、魚、蝦、蟹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