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老中醫祖傳治療凍瘡小偏方
時間:2019-05-11 17:53:1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老中醫祖傳治療凍瘡小偏方:將蔥白150克洗凈後,再取幹紅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後,放於玻璃瓶裡,加入高濃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後即成蔥白辣椒酒。患處反復塗抹至局部發熱。每天使用2~3次。連續使用1~2周。但破潰處需另外使用蛋黃油外塗。
前幾年冬天我回老傢探親,順便幫一些鄉親們看看小病。有一位老大爺一見面,二話不說就伸出手來,隻見他的雙手手背指關節與手掌連接處被凍得又紅又腫,有些地方皮膚裂開一道道小口,有血水滲出,有些地方則可見紫紅斑塊,邊界清楚。老大爺說近幾年一到冬天手上就會長這些東西,一直到春天才能自愈。在村裡的衛生所看過,醫生讓他用生薑煮水泡手,有些效果,但還是沒有辦法治愈,非要等到春天才能自己好轉。
老大爺手上長的是冬天的常見病――凍瘡。凍瘡是一種末梢部位局限性炎癥性皮膚病,由於寒冷刺激,末梢部位皮膚小動脈痙攣,造成組織缺氧、缺血和細胞損傷壞死,因此會有紅腫熱痛的表現,嚴重時可以出現水皰,水皰破潰形成糜爛、潰瘍。潰瘍愈合後,留有色素沉著或形成各種瘢痕,但愈合過程會奇癢。凍瘡還有個特點:復發率很高,民間有俗語“一年生凍瘡,年年生凍瘡”,說的就是凍瘡容易每年都復發的特點。
我告訴老大爺,他用溫熱性的生薑煮水來泡手,這方法是對的,但看來藥效還不夠強,應該選溫熱性更強的藥來治,比如辣椒。有個方子是這樣配制的:將蔥白150克洗凈後,再取幹紅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後,放於玻璃瓶裡,再加入高濃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後即成蔥白辣椒酒,在凍瘡處反復塗抹,直至局部有發熱感為止。每天使用2~3次。連續使用1~2周。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凍瘡已有破潰,那麼蔥白辣椒酒就隻能在破潰處的邊緣處塗抹,破潰處的傷口則要另行處理,用蛋黃油是個不錯的方法。將熟雞蛋黃碾碎,置於小鍋內,用小火烘烤,至黏稠咖啡色油狀液體煉出,每個雞蛋黃大約能煉出約數毫升的油。冷卻後將提煉出的油倒入潔凈的玻璃瓶中,放至陰涼處保存。使用時以棉簽取少量蛋黃油均勻敷於皮膚凍瘡破潰處,每天2~3次,連續使用1~2周。
老大爺當天就配制瞭蔥白辣椒酒,因為心急,隻泡瞭兩天,就開始使用,同時配合蛋黃油進行治療。一個星期後,手上的凍瘡已消失大半,不到兩周,凍瘡就全部長好瞭。老大爺很高興。我又囑咐他,明年入冬前,可以用蔥白辣椒酒塗抹手進行預防。今年有親戚從老傢過來,提及老大爺,說他近兩年沒再長凍瘡瞭,還帶瞭傢鄉的特產以表感謝。
紅辣椒外用,能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到顯著性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蔥白早在古代就被認為有發表、通陽、解毒、殺蟲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有抗菌、鎮靜、鎮痛、保護皮膚的作用。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凍瘡再合適不過瞭。
而蛋黃油這個偏方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書第一冊(《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掃光》,第150頁:《幾個雞蛋,就能解決乳頭龜裂的煩惱》)中曾介紹過,早在北周時期的《集驗方》裡就講到過它的療效,即“治湯火燒瘡方”。《本草綱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雞子黃氣味甘溫,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補陰血,解熱毒,炒取油治瘡驗。”蛋黃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磷脂、維生素等,炒制成油後,塗在破潰的皮膚傷口處,營養能迅速被皮膚吸收,並形成一層保護膜,可預防感染,因此很快就能讓受損的傷口長好。
治療凍瘡除瞭上述方法,還有一個用茄桿治療的招數。取秋季結過茄子的剩餘茄桿,切成7~8厘米長的段,每次用15段左右,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鐘,再加熱煮沸,涼至溫熱不燙即可。將患有凍瘡的手或足浸沒於此液中,並局部輕輕按摩,保持恒溫,及時添加熱水,洗浴浸泡20分鐘左右,擦幹手足,保暖。耳鼻等其他部位用浸濕此液的熱毛巾反復熱敷。每日1~2次。治療7天為一療程。
這個方子在《本草綱目》中即有記述,裡面寫到將茄根、枯莖、葉煮成湯,浸泡凍瘡皸裂很有效果。中醫認為,茄桿有活血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可用來治療凍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茄桿中含有蘆丁的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對抗缺血損傷等效果。如果身邊能夠方便找到茄桿,這個方子也不妨試用一下。
閱讀全文
上壹篇:民間止咳偏方-艾葉熏腳
下壹篇:老中醫推薦生薑治療腋臭偏方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2
-
5
-
7
-
8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