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治療中老年人胸悶心臟不適小偏方
時間:2019-05-11 17:54: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治療中老年人胸悶心臟不適小偏方: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連做20下。把食指伸入耳窩,來回轉動地掏,盡量使手指接觸到耳窩的任何一個部位。每次掏約五分鐘,至耳窩發熱為止。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將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動作每天進行一次。
我曾經去過一個社區做義診活動,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傢問我,他平時身體挺好,就是偶爾會感到胸悶或心臟不適,時間也不長,大概十幾秒左右,頻率也不高,這屬不屬於心臟病呢?我當時跟他說,胸悶隻是一種癥狀,要判斷是什麼毛病,必須要來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過瞭幾天,老人傢就和傢人一起到我們醫院做體檢來瞭,檢查結果最後顯示老人傢冠狀動脈輕微的粥樣硬化,主治醫師就為老人傢開瞭一些藥,囑咐他回去安心服藥。
老人傢的傢人不太放心,又找到我咨詢。我肯定瞭他們的做法,老人傢一旦發現心臟有不適,就要盡快到醫院接受規范檢查和治療。現在老人傢的情況和我估計的差不多,隻是老年人常見的輕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醫生開瞭藥讓他堅持服用。但老人傢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又專門找我詢問,問我隻吃那些藥管不管用,會不會惡化。我看瞭醫生給他開的藥方,告訴他這都是很規范的用藥方案,療效是肯定的。我還教給瞭他一個自我保健的“扯耳朵”方法,以加強療效。
1.搓彈耳垂: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連做20下。
2.掏耳窩:把食指伸入耳窩,來回轉動地掏,盡量使手指接觸到耳窩的任何一個部位。每次掏約五分鐘,至耳窩發熱為止。註意掏耳窩之前,要先剪指甲,以免劃傷皮膚。(註意,耳窩不是指耳洞,而是指耳洞外面的區域)
3.全耳按摩: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將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動作每天進行一次。
老人傢聽完比較疑惑,說這不是小孩子在玩耳朵嗎?我笑著擺擺手,說這可是對心臟有益的保健方法呢。
中醫認為,耳朵與心臟有密切的聯系,早在《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裡就記載道:“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意思是心的形態功能和耳的形態功能密切相關,故後世有“耳為心之司”的觀點。另外,耳朵與人體經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經過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的說法。因此,心臟有病時,往往在耳部有一定的反映。
現代醫學近年也發現心臟與耳確實存著相互聯系。上世紀70年代,弗蘭克(Frank)醫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就發表論文,認為冠心病患者往往會在耳垂處出現一些皺紋,後面又有許多西醫學傢進行瞭驗證,發現確實如此,並認為大概有8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會在耳垂上表現出皺紋,並將其命名為“耳垂冠狀溝”。西醫對此的解釋,目前認為是因為耳垂局部的血管較為豐富,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發生硬化時,雖然病變以冠狀動脈為主,但不僅局限於此,耳垂的細血管也因硬化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部皮膚及組織衰老,使耳垂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等退化、萎縮甚至斷裂,從而形成耳垂皺紋。應該說這個解釋並不太理想,隨便舉個反例:像手指、腳趾這些地方一樣血管分佈密集,為什麼這裡不會出現皺紋呢?但不管怎麼樣,耳朵與心臟有關系,這個中醫理論的觀點,畢竟也已經被西醫學所承認瞭。
既然耳朵與心臟確有聯系,那麼在耳朵處刺激,就應該對心臟有益。現代關於耳穴的研究也證實瞭這一點,發現耳穴能夠良性調節血流動力學改變,提高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調節血脂等,從而達到一定程度的調節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緩解胸悶、心臟不適等效果。
老人聽完後很是信服,後來他一直堅持服藥,並每天扯耳朵,現在都快七十歲瞭,心臟還一直很健康,沒有再出現胸悶不適的癥狀,血壓也挺穩定,每年去醫院體檢,體檢醫生都會嘖嘖稱贊他身體很棒。
閱讀全文
上壹篇:巧用清涼油消除痔瘡腫痛
下壹篇:運動配合按摩穴位治療尿失禁有奇效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5
-
8
熱門文章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