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治療慢性皮疹民間小偏方
時間:2019-05-11 17:58: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治療慢性皮疹民間小偏方:每日服2~3次附子理中丸(藥店有售,每次服用劑量參考說明書),一周為一療程。
脾為後天之本,年紀大的人,一般都會有脾胃虛的毛病,不過要註意,脾胃虛並不是隻會導致胃口差,吃飯不香,還能引起慢性皮膚病。
有一次,朋友推薦他的上司來我門診看病。這位患者50來歲,最近幾個月不知怎的,手臂、後背、前胸、大腿等地方都常常無緣無故地會出皮疹,奇癢難當。這個疹子長得也有些規律,一般是在刮風、降溫、下雨時會冒出來,吃寒涼性的食物也經常會誘發,比如他有一次吃瞭雪糕後,當天晚上就發作得很嚴重。患者去看過西醫,醫生告訴他這是慢性蕁麻疹,給他開瞭抗過敏藥。但這抗過敏藥隻在皮疹發作時吃才好使,卻解決不瞭預防發作的問題。後來朋友提醒他應該看看中醫調理調理,他就來找我瞭。
看病的當天,這位老板正好皮疹又發作瞭,來之前已經吃瞭抗過敏藥,癢是壓下去瞭,背上的皮疹還沒完全消散。我讓他掀開衣服看看,隻見他的皮疹並不像一般情況下那麼鮮紅,而是淡紅或淺白色為主。再詢問患者,得知他除瞭皮疹的毛病,胃腸也不大好,胃部經常會隱隱作痛,嘴巴淡淡的沒有味道,食欲不佳,大便稀爛不成形。聽他說到這裡,我心裡面大概有譜瞭,再給他把把脈,就直接開出瞭處方,這是一個很便宜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告訴他每日服用2~3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半小時後,這位老板又轉回頭來找我,原來他拿到藥後,研究瞭一下藥品說明書,發現上面寫這個藥主要是治腹瀉拉肚子,沒有註明能夠治療皮疹瘙癢,他越想越不踏實,就專門跑回來問個明白。
我跟他解釋,中醫治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是針對他整體情況來處方治療,而不是哪裡有病就治哪裡。像他雖然得的是皮膚病,但從中醫看來,卻屬於脾胃虛寒。比如他的胃痛、口淡、胃口差、大便稀爛,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而他的皮疹顏色淡,遇寒冷時容易誘發,這兩個都是“體寒”的特征。按中醫的認識,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虛寒自然就會導致人體正氣不足,風邪就容易入侵皮膚,鬱結肌膚就容易反復發作皮疹瞭。
附子理中丸是中藥方劑中溫中健脾的典型代表,是《傷寒論》之理中丸加附子而成,雖然它的說明書裡沒有註明能夠治皮疹,但這個藥是針對瞭患者的病根來治療,相信肯定會有效果。
這位老板聽瞭我的解釋,半信半疑地回去瞭。幾個星期後的一天,他突然掛號來看我,說上次回去後,他一直在服用附子理中丸,想不到效果還真不錯,最近一直都沒見皮疹復發過,而且胃腸的癥狀也基本不見瞭,問我還需不需要繼續吃藥。我給他把瞭脈,發現脾胃脈已經很有力,就告訴他可以停用瞭。後來這位老板和我成瞭朋友,到現在幾年交往下來,他的皮膚病再也沒有復發過。
通過養脾胃來治療慢性皮疹,這個思維中醫已經應用瞭上千年,雖然機理較難用現代的機制來解釋,但近年來西醫學也開始有同樣的認識。因為現代研究發現,許多慢性皮疹的患者在胃部可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亂,最終導致皮膚處反復出現皮疹、瘙癢癥狀。所以近年來已有些西醫開始提出對於久治不愈的慢性皮疹患者,尤其是伴有納差、胃痛的患者,建議可在用抗過敏止癢藥物的同時,加用抗生素來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達到治愈的效果。這個思路,與中醫調脾胃來治慢性皮疹的思路可謂是異曲同工。
不過要註意,附子理中丸成分較多,所以不建議用中藥煎煮,在市面上購買制好的成藥即可,因各廠傢生產的劑量可能會各有不同,服用時請參考藥品說明書。
脾為後天之本,年紀大的人,一般都會有脾胃虛的毛病,不過要註意,脾胃虛並不是隻會導致胃口差,吃飯不香,還能引起慢性皮膚病。
有一次,朋友推薦他的上司來我門診看病。這位患者50來歲,最近幾個月不知怎的,手臂、後背、前胸、大腿等地方都常常無緣無故地會出皮疹,奇癢難當。這個疹子長得也有些規律,一般是在刮風、降溫、下雨時會冒出來,吃寒涼性的食物也經常會誘發,比如他有一次吃瞭雪糕後,當天晚上就發作得很嚴重。患者去看過西醫,醫生告訴他這是慢性蕁麻疹,給他開瞭抗過敏藥。但這抗過敏藥隻在皮疹發作時吃才好使,卻解決不瞭預防發作的問題。後來朋友提醒他應該看看中醫調理調理,他就來找我瞭。
看病的當天,這位老板正好皮疹又發作瞭,來之前已經吃瞭抗過敏藥,癢是壓下去瞭,背上的皮疹還沒完全消散。我讓他掀開衣服看看,隻見他的皮疹並不像一般情況下那麼鮮紅,而是淡紅或淺白色為主。再詢問患者,得知他除瞭皮疹的毛病,胃腸也不大好,胃部經常會隱隱作痛,嘴巴淡淡的沒有味道,食欲不佳,大便稀爛不成形。聽他說到這裡,我心裡面大概有譜瞭,再給他把把脈,就直接開出瞭處方,這是一個很便宜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告訴他每日服用2~3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半小時後,這位老板又轉回頭來找我,原來他拿到藥後,研究瞭一下藥品說明書,發現上面寫這個藥主要是治腹瀉拉肚子,沒有註明能夠治療皮疹瘙癢,他越想越不踏實,就專門跑回來問個明白。
我跟他解釋,中醫治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是針對他整體情況來處方治療,而不是哪裡有病就治哪裡。像他雖然得的是皮膚病,但從中醫看來,卻屬於脾胃虛寒。比如他的胃痛、口淡、胃口差、大便稀爛,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而他的皮疹顏色淡,遇寒冷時容易誘發,這兩個都是“體寒”的特征。按中醫的認識,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虛寒自然就會導致人體正氣不足,風邪就容易入侵皮膚,鬱結肌膚就容易反復發作皮疹瞭。
附子理中丸是中藥方劑中溫中健脾的典型代表,是《傷寒論》之理中丸加附子而成,雖然它的說明書裡沒有註明能夠治皮疹,但這個藥是針對瞭患者的病根來治療,相信肯定會有效果。
這位老板聽瞭我的解釋,半信半疑地回去瞭。幾個星期後的一天,他突然掛號來看我,說上次回去後,他一直在服用附子理中丸,想不到效果還真不錯,最近一直都沒見皮疹復發過,而且胃腸的癥狀也基本不見瞭,問我還需不需要繼續吃藥。我給他把瞭脈,發現脾胃脈已經很有力,就告訴他可以停用瞭。後來這位老板和我成瞭朋友,到現在幾年交往下來,他的皮膚病再也沒有復發過。
通過養脾胃來治療慢性皮疹,這個思維中醫已經應用瞭上千年,雖然機理較難用現代的機制來解釋,但近年來西醫學也開始有同樣的認識。因為現代研究發現,許多慢性皮疹的患者在胃部可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亂,最終導致皮膚處反復出現皮疹、瘙癢癥狀。所以近年來已有些西醫開始提出對於久治不愈的慢性皮疹患者,尤其是伴有納差、胃痛的患者,建議可在用抗過敏止癢藥物的同時,加用抗生素來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達到治愈的效果。這個思路,與中醫調脾胃來治慢性皮疹的思路可謂是異曲同工。
不過要註意,附子理中丸成分較多,所以不建議用中藥煎煮,在市面上購買制好的成藥即可,因各廠傢生產的劑量可能會各有不同,服用時請參考藥品說明書。
閱讀全文
上壹篇:三七治療皮下淤斑效果好
下壹篇:生薑水偏方治療中老年人風寒感冒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