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的藥用價值_川椒的副作用
川椒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2、用於什麼病癥
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3、用法用量
適量即可。
川椒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川椒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川椒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3.2、《名醫別錄》: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
3.3、《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氣失明。
3.4、《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風。
3.5、《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動人墮胎。
3.6、《本草經集註》:杏仁為之使。畏款冬。惡枯樓、防葵。畏雌黃。
3.7、《本草經疏》: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嘈雜醋心,嘔吐酸水,或大腸積熱下血,咸不宜用;凡泄瀉由於火熱暴註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陰痿腳弱,由於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餘疾由於本氣自病者不宜用;水腫黃疸因於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不宜用;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沖,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法所咸忌。
川椒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金匱要略》。
1.1、別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陸撥、漢椒、點椒。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蜀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
1.2、藥材來源:果實/種子類。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幹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
1.3、生境分佈:喜生於陽光充足、溫暖肥沃處,也有栽培。生於林緣、灌叢或坡地石旁。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
1.4、性味歸經: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歸經:歸脾、胃、腎經。
1.5、功能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1.6、用法用量:適量即可。
2、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現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蜀椒二合(去汗),幹薑四兩,人參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金匱要略》大建中湯) 。
-
3
-
5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