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烏的藥用價值_生草烏的副作用
生草烏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 痹,癰疽,疔瘡,瘰癧。
2、用於什麼病癥
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 痹,癰疽,疔瘡,瘰癧。
3、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生草烏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生草烏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生草烏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生品內服宜慎。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犀角同用。
3、飲食禁忌
3.1、生草烏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集註》:莽草為之使。反栝樓、貝母、白斂、白及(一本有半夏)。惡藜蘆。
3.3、《藥性論》:遠志為之使。忌豉汁。
3.4、《綱目》: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3.5、《本草匯言》:平素稟賦衰薄,或向有陰虛內熱吐血之疾,並老人、虛人、新產人,切宜禁用。
生草烏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綱目》。
1.1、別名:鴨頭、藥羊蒿、雞頭草、百步草。
1.2、藥材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塊根。
1.3、生境分佈:在我國分佈於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在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佈。
1.4、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1.5、采收和儲藏:當年晚秋或次年早春采收,將地下部分挖出,剪去根頭部洗凈,曬幹。
1.6、化學成分:烏頭各部分含生物堿,其中主為烏頭堿。烏頭堿水解後生成烏頭原堿、醋酸及苯甲酸。葉中還含肌醇及鞣質。
1.7、功能主治: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 痹,癰疽,疔瘡,瘰癧。
1.8、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2、《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藥也。
3、《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4、《東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
5、《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6、《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癥。又為傷科要藥。
7、《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8、《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9、《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
2
-
3
-
5
-
7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