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是怎麼引起的
二、寒熱如何護理三、寒熱有哪些飲食禁忌
寒熱是怎麼引起的
1、寒熱是怎麼引起的
邪入少陽寒熱往來:傷寒太陽病不解,邪傳少陽,少陽居半表半裡,外邪入侵,邪正相爭,正不勝邪則惡寒,正勝於邪則發熱,故見寒熱往來。
外感瘧邪寒熱往來:病由感受瘧邪所致。多發生於夏秋季節。如(醫宗必讀):“瘧疾多因風寒暑濕,天之邪氣所傷”。
濕熱鬱阻三焦寒熱往來:本證為濕溫病邪熱濕濁留戀三焦,伏留不解。三焦氣化失司,出現寒熱起伏,胸脘痞悶,腹脹,溲黃短赤,苔膩等韞熱交阻上、中、下三焦的癥狀特點。治宜分消走泄,宣展氣機,方選黃連溫膽湯加味。本證與上二證不同,邪入少陽以寒邪為患,屬傷寒;外感瘧郛以瘧邪為患,屬瘧疾;率證以濕熱為患,屬濕溫病。
2、寒熱有什麼癥狀
寒熱在臨床上是重要的全身癥狀,是問診的主要內容。詢問病人的寒和熱的不同表現,可為確定病證的寒熱、表裡、虛實提供依據。在臨床上,熱的不同表現可有高熱、低熱、潮熱和五心煩熱等,寒的不同表現有畏寒、惡寒、寒戰等,寒熱並見者有惡寒發熱、寒熱往來等,而身熱肢冷則對寒熱真假的辨證極為重要。
3、寒熱如何治療
3.1、方藥
半夏瀉心湯:薑半夏12g,黃芩10g,黃連10g,幹薑6g,黨參15g,陳皮12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芍15g,海螵蛸15g,建曲12g,佛手10g,蒲公英15g,甘草6g,大棗枚。
3.2、方解
方中黨參、茯苓、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助其健運;陳皮、茯苓、 佛手、建曲理氣健脾,消食和胃;幹薑、薑半夏辛溫散寒,降逆止嘔;黃芩、黃連苦寒清泄,以除熱邪;延胡索、佛手疏理氣機,止痛;白芍養陰緩急,止痛;蒲公英清熱解毒,以除幽門螺桿菌;海螵蛸制酸和胃止痛;甘草調和諸藥。上藥配合,共成寒熱並用,辛開苦降,理氣和胃之劑。
寒熱如何護理
1、外感惡寒應全身保暖,身上多穿衣物,床上多蓋被子,或用熱水袋取暖,如果惡寒後還發熱,就應取下熱水袋,適當減少衣物。
2、因輸血、輸液等反應引起惡寒,除加衣服、被子外,還應立即報告醫生。
3、高燒患者應臥床休息,多喝開水,或適當喝些鮮果汁。
4、凡惡寒無汗者,別坦胸露腹,以免著涼,應加被保溫,使汗出。
5、多汗面紅、面熱、頭痛、口渴者,在氣候炎熱時應保持室內清潔涼爽、通風透氣,或在地上撒些涼水,不宜多穿多蓋。
6、如患者出汗多,可用幹毛巾擦幹,或立即換上幹衣服醫學|教育網搜集。要註意一定要避風,不要吹涼風。最好多喝開水,補充體內水分之不足。
7、如果患者出現壯熱有汗、頭昏煩躁、脈快氣急,可將冷水毛巾蓋於頭部。長期發燒的病人,註意口腔清潔,飯前飯後清理口腔。
寒熱有哪些飲食禁忌
1、忌寒涼之物,例如犀角、熊膽、石膏、綠豆、西瓜、蘿卜、冬瓜、絲瓜、梨、蛤蜊、菊花。此類食物可以退火、消炎、清熱、降低熱量,故多食不利。
2、患者一定要忌辛熱刺激之物,例如幹薑、附子、花椒、胡椒、肉桂等辛熱食物,能動火而耗氣,多則不宜。
3、患者需要忌食油煎、炒、炸食物,此類食物可以產生較多的熱量,故不利於熱性體質。
-
2
-
3
-
4
-
6
-
7
-
2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