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低熱是什麼癥狀
功能性低熱是什麼癥狀
1、功能性低熱是什麼癥狀
1.1、陽虛低熱
自覺發熱而體溫多不高,熱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溫,也可兼見面色晄白,頭暈嗜臥,腰膝酸痛。舌質多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潤,脈多沉細無力或浮大無力。
1.2、陰虛低熱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發熱,伴有盜汗、失眠、心煩、兩顴潮紅等癥狀。
1.3、血虛低熱
大多在下午發熱,或稍有煩勞就覺頭面手足烘熱,伴有心悸、面色蒼白、氣短乏力等癥狀。
1.4、氣虛低熱
雖有低熱,但又覺冷,出汗怕風,並有氣短、乏力、不想說話、大便不成形、飲食減少等癥狀。
2、低燒的原因
低燒是指體溫在37.3℃~38℃。長期低燒是指持續發燒兩周以上,不包括間斷發燒。病因分析:
2.1、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癥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癥、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
2.2、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
2.3、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3、低燒的分類
3.1、功能性低燒
其臨床特征是體溫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過38℃。
3.1.1、生理性低燒
常見於女性經前或妊娠期低燒。
3.1.2、季節性低燒
會出現微熱伴有乏力、食欲減退。
3.1.3、環境性低燒
在高溫環境中工作者,約有10%的人會出現低燒。
3.1.4、神經功能性低燒
臨床上以20─30歲的青年多見,患者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低燒時間數月至數年不等,一般情況較好,體重不減輕。此類患者約占長期低燒患者總數的1/3左右,預後良好。
3.2、器質性低燒
引起器質性低燒的疾病很多,常見病因如結核,膽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風濕、肝炎、腫瘤等。其他是甲亢、貧血、結締組織病、鏈球菌感染後狀態等。
持續低燒不退有什麼辦法治療
1、多喝粗茶、涼開水和果汁等。發低燒,流汗瞭可將熱釋放到體外,但體內的水分也會流失,水分不足,就很難退燒。因此補足足夠的水分是十分重要的。
2、補充營養。由於容易消耗體力,因此營養的補充很重要。生病時腸胃消化較差,須吃些易消化的東西。可加些米湯、清湯或牛奶等較易入口的食物,並補充魚、肉、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水果及維生素也有助於補充體力。
3、睡冰枕及溫水拭浴。發燒且全身發燒時,可睡冰枕及溫水拭浴幫助解熱。不過,要註意頸、肩不可著涼。
4、勤換衣服。流汗後要勤換衣服,更衣時要小心不要讓身體著涼,屋裡保持溫暖。用熱水沾濕毛巾擦拭身體,再以幹毛巾擦幹身體,換幹凈的內衣及睡衣。
持續低燒應該做什麼檢查
1、血常規:是最簡便、普通的化驗檢查,其中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性感染及結核病等。
2、尿常規:尿常規的異常或尿培養陽性提示泌尿系感染。
3、血沉:臨床意義為:
3.1、對疾病動態觀察,如結核病和風濕病患兒,若血沉增快,表示病變活動。
3.2、療效評價,疾病治療後,血沉由快變慢,表示病情好轉。
3.3、區別疾病性質,一般而言,功能性失衡血沉加快不明顯,而器質性疾病加快明顯。
4、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O"是抗鏈球菌溶血素的簡稱。當鏈球菌溶血素進入人體後,就產生一種叫抗鏈球菌溶血素的抗體。抗"O"測定就是測定體內這種抗體的滴度,從而判斷是否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滴度大於500U,提示機體最近有過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
5、肝功能檢查:有助於診斷肝臟病變所致的低熱。
-
3
-
4
-
5
-
7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