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老中醫分享治療手腳麻木特效偏方

老中醫分享治療手腳麻木特效偏方

時間:2019-05-09 16:31: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老中醫分享治療手腳麻木特效偏方:取黃芪3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大棗4枚,水煮服用,每日一劑。藥渣再煎煮一次,用於浸泡有癥狀的手或足部20分鐘以上,每日一次,2周為一療程。
在門診我經常會碰到因肢體麻木來看病的患者,張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幾年前檢查發現有糖尿病,一直也老實聽醫生話吃著降糖藥控制,但幾個月前開始出現腳趾、足背部麻木,自覺腳涼,並伴有輕微疼痛感,再去看醫生,做瞭肌電圖檢查,最後確定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醫生給她開瞭神經營養藥服用,剛開始吃效果還不錯,麻木漸漸減輕,但好景不長,一個多月後癥狀又開始加重,再吃神經營養藥,這回就沒什麼效果瞭,所以她轉來看中醫尋求幫助。
中醫是講求整體辨證的,所以我又仔細問瞭她其他病癥,得知患者還有畏寒怕冷,足部癥狀遇寒加重,大便稀爛,夜尿多的表現。摸她的脈,發現脈象也是明顯虛弱。這些都表明患者有氣虛、陽虛征象。因此我給她開瞭個方子:黃芪桂枝五物湯。取黃芪3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大棗4枚,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每日一劑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用來泡腳約20分鐘,每日一次。如此內服外泡,2周為一個療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並發癥之一,病情隱匿,進展緩慢,多與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有關。臨床表現可為對稱,也可單發,一般下肢較上肢重。早期以感覺障礙為主,感覺肢體末端麻木,有踏棉感、蟻爬感、酸痛、灼痛等癥狀。目前關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因和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臨床主要應用神經營養藥來治療,但療效並不是太滿意,臨床上我經常看到服用這類藥物無效的患者。
中醫對這個病早就有記載,如清代《王旭高醫案》就有這樣的描述:“消渴日久,但見手足麻木,肢冷如冰”,講的就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從中醫理論看來,本病病機為本虛標實,由於患者得糖尿病的時間長久,病久耗傷正氣,再損傷陽氣,像張阿姨的畏寒、腳涼,大便爛、夜尿多,這些都是陽虛的表現。陽虛就容易導致寒凝,寒凝繼而導致血淤,淤血阻滯脈絡不通,就會出現腳部麻木、疼痛等表現瞭。
黃芪桂枝五物湯也是個名方,出自於張仲景《金匱要略》,本方為治療身體麻木不仁而設。方子中的黃芪甘溫益氣補陽,桂枝溫經通陽,黃芪、桂枝相伍補氣和血通陽;白芍和營養血;生薑辛溫,大棗甘溫,幾味藥合用既調和營衛,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薑可助桂枝以散風寒通血脈。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同起到益氣溫陽、通經除痹之效。現代臨床上常將此方用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上,藥理學研究發現,本方中的黃芪、桂枝均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多發性微血栓、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液循環之效,因此能夠提高神經細胞血氧及營養供應,促進損傷神經的修復。整個方子的各味藥配合起來,還能起到消炎止痛之功。多項臨床研究亦證實,使用這個方子前後分別作肌電圖測量,會發現該方能夠顯著提高受損神經的功能。
張阿姨按我這個方子使用,果然也取得理想的療效,使用十天後,她的麻木癥狀就已經明顯減輕,連續用瞭大概一個月,她的腳麻、疼痛、腳涼癥狀就完全消失瞭,連身體畏寒怕冷、大便爛、夜尿多的癥狀也一並解決瞭。
不過需要格外提醒的是,用本方煎水後泡腳,由於藥力能夠直達患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須要註意好泡腳的水溫,畢竟患者本來就腳麻,對溫度不太敏感,有可能水溫過高,自己也感覺不燙,這樣就可能會造成皮膚燙傷。所以建議在準備泡腳水時,一定要由傢屬來試水溫,讓正常人來調節水的溫度,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