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巧用艾灸預防中老年中風
時間:2019-05-09 16:49: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風病在現代社會中發病率是越來越高瞭,以我的直觀感覺來說,我所在的單位,十年前隻有一個神經科,現在已經開設瞭八個神經科,一個康復科,而且床位經常還很緊張。學術會議交流時,瞭解到全國各地的情況也大致相似。
中風病的危害我不必多說瞭,如何避免中風的發生,一般人也都大概知道需要定期體檢,盡早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常服些活血化淤的藥物等等常識。這些方法確實能降低得中風病的概率,但絕非能給出100%的保證,很多人即便按照這些正規方法執行,仍然會得上中風病。為瞭盡可能避免中風病的發生,多配合一些其他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紹的這個偏方就卓有成效。
五年前我診治過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幹部,當時他的左半身突然感到麻木和乏力,癥狀持續約一小時左右,傢裡人很著急,急忙把他送進醫院,一番檢查後,確定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並且發現有高血壓病。住院期間醫生給患者開瞭降壓藥,使用瞭阿司匹林來預防腦缺血、腦血栓形成,觀察一周後,病情穩定就讓他出院瞭。出院後他定期來我的門診,一般一個月會來上一至兩次。三個月後,他復診時告訴我,前一天又出現瞭一次半身麻木乏力,雖然隻持續瞭幾分鐘,但也嚇得他夠嗆。我給他換瞭更好的西藥,還配瞭中藥湯劑給他口服,但不到半年,他又出現瞭一次這樣的發作。
老人傢很緊張,問我還有沒有什麼辦法,我想瞭一下告訴他有,但有點麻煩,需要他自己在傢裡操作。具體是將艾條點燃,在雙側足三裡、懸鐘穴處,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施行艾灸,以局部皮膚覺得溫暖,又不覺得過燙為度。每穴艾灸約5分鐘,每周至少進行2次。如能每日進行,效果更佳。
足三裡這個穴位,在已經出版的“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書中我經常提到,可能很多讀者都知道它的位置瞭,它在外膝眼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如果講的更簡單,就在小腿前骨上摸至膝蓋處,摸到一個“斜坡”,外側1橫指處就是瞭。而懸鐘穴在哪裡呢?找懸鐘穴其實比足三裡還容易,就在足部外踝尖直上3寸的地方,那裡就是懸鐘穴瞭。
艾灸足三裡穴和懸鐘穴,對中風病,特別是缺血性中風病是具有專門的預防作用的。中醫認為缺血性中風的產生與氣虛有密切關系,《內經》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金元醫傢李東垣認為“本氣自虛”“形盛氣衰”是腦缺血的根本原因,由於氣虛,導致血行無力,於是就容易發生血淤,導致缺血性腦病的發生。而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足陽明胃經被稱為“多氣多血”之經,在此穴艾灸有顯著的補氣之效。俗語有雲“三伏灸三裡,好比吃母雞”,中醫也說“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可見艾灸足三裡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預防保健、強身健體方法。至於取懸鐘穴的原因在於:此穴又名為絕骨穴,被稱為“髓之會”,《難經疏》雲:“髓病治此”。中醫理論認為,腦居顱內,由髓匯集而成,故名髓海。因此,灸絕骨穴,能起到補髓充腦之效,從而達到預防腦病之功。
艾灸預防中風也得到瞭現代科學研究的支持,通過TCD儀器檢測腦血管情況,發現如能每天1次,堅持20天以上艾灸足三裡、懸鐘穴,腦血管的舒縮反應能力就能提高,腦血流的自動調節功能就能改善。突發情況下腦部的供血功能和腦部側支循環代償功能也會增強。有研究對出現中風先兆的患者進行艾灸足三裡等穴位的幹預治療,平均每周治療2次以上,堅持10個月後,發現使用艾灸者再次出現中風先兆癥狀的概率要下降一半左右。
老幹部聽我解釋完,連忙說艾灸這個辦法好,可是他之前沒有試過艾灸,他問這個辦法個人能否掌握。我笑著勸他放心,艾灸雖然要生火,其實還是很簡單的。用時隻要註意控制好距離,離皮膚最好能保持3厘米左右,以免皮膚燙傷。對於老人來說,如果覺得保持這個動作有困難,可以讓傢人幫他治療。
老幹部回傢後果然按照這個辦法來做。一個月後他來復診,反映說感覺確實不錯,頭腦覺得比以前清醒,精神很是不錯。如此堅持下去,到現在已經有四年餘瞭,他還是定期來找我看看,短暫性腦缺血的癥狀至今也沒有再出現過。
另外要提醒一下,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感覺一般較正常人會較為遲鈍些,使用此方時,尤其需要註意把握好艾灸的距離,以免燙傷。
閱讀全文
上壹篇:香蕉降血壓預防中風偏方
下壹篇:治療中老年人頭暈有效偏方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