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五個中藥偏方治療抑鬱癥
時間:2019-05-09 16:55: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古代抑鬱癥多指以五臟氣血鬱滯為主,而與情志過極、肝氣不舒有關。中醫認為,該病當屬“鬱病”范疇。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民間五個中藥偏方治療抑鬱癥,如下:
【偏方一:養心湯】
來源:《證治準繩》。
原料:黃芪、茯苓、柏子仁、遠志、川芎、黨參、茯神各12克,當歸15克,半夏、五味子各10克,肉桂、甘草各6克,龍骨(先煎)、煅牡蠣(先煎)、夜交藤各3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二:逍遙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甘草(微炙赤)15克,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藥、白術、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6克,加燒生薑1塊(切破),薄荷少許,用水300毫升,同煎至200毫升。
用法: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三:生鐵落飲】
來源:《醫學心悟》。
原料:生鐵落、菖蒲、茯苓、法半夏、連翹、遠志、丹參各12克,朱砂1克(研末沖服),當歸2克,膽南星10克,生甘草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不能久服)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四:敷貼療法】
選穴:足三裡、三陰交、合谷、中脘。
方法:用斑蝥、全蠍、蜈蚣、冰片制成細末調入適量凡士林,拌成米粒狀,置於上述穴位,以膠佈固定。12~15小時揭去膠佈,見小水皰,任其自然吸收,若已經潰破則塗龍膽紫收幹。每3貼1次,5次為1個療程。
【偏方五:推拿法】
推脊柱3次,華佗夾脊3次,捏脊3次。再點按四神聰、鳩尾、關元、三陰交、腎俞等,繼用重拿肩井穴3次,點按中脘36次,重按彈撥豐隆、足三裡穴各36次,每天1次。
【偏方一:養心湯】
來源:《證治準繩》。
原料:黃芪、茯苓、柏子仁、遠志、川芎、黨參、茯神各12克,當歸15克,半夏、五味子各10克,肉桂、甘草各6克,龍骨(先煎)、煅牡蠣(先煎)、夜交藤各3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二:逍遙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甘草(微炙赤)15克,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藥、白術、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6克,加燒生薑1塊(切破),薄荷少許,用水300毫升,同煎至200毫升。
用法: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三:生鐵落飲】
來源:《醫學心悟》。
原料:生鐵落、菖蒲、茯苓、法半夏、連翹、遠志、丹參各12克,朱砂1克(研末沖服),當歸2克,膽南星10克,生甘草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隨量服。(不能久服)
功效:健脾養心。
【偏方四:敷貼療法】
選穴:足三裡、三陰交、合谷、中脘。
方法:用斑蝥、全蠍、蜈蚣、冰片制成細末調入適量凡士林,拌成米粒狀,置於上述穴位,以膠佈固定。12~15小時揭去膠佈,見小水皰,任其自然吸收,若已經潰破則塗龍膽紫收幹。每3貼1次,5次為1個療程。
【偏方五:推拿法】
推脊柱3次,華佗夾脊3次,捏脊3次。再點按四神聰、鳩尾、關元、三陰交、腎俞等,繼用重拿肩井穴3次,點按中脘36次,重按彈撥豐隆、足三裡穴各36次,每天1次。
閱讀全文
上壹篇:民間巧用蘿卜根治偏頭痛偏方
下壹篇:老中醫分享兩個治療積食有效偏方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