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七個中藥偏方治療痛經有奇效
時間:2019-05-09 17:18:4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在於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民間偏方大全網為您收集民間七個中藥偏方治療痛經有奇效,如下:
加味少腹逐瘀湯
【組成】益母草30克,當歸、赤芍、延胡索、炒蒲黃、靈脂、澤蘭各10克,川芎、炙沒藥各6克,小茴香、生薑、肉桂各3克。
【做法】將薑切片,與其他藥材洗凈一並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沸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經前連用3天,忌食生冷。
【功效】活血去瘀,溫經止痛,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
白芥子末敷貼
【組成】白芥子3克。
【做法】研末,敷於肚臍上以醫用膠佈固定,之後用熱水袋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可以在月經來潮前2天開始使用,連用3次即可。持續用3個月經周期。
【功效】溫中散寒,通絡止痛。
敷貼法
【組成】肉桂10克,吳茱萸、茴香各20克。
【做法】將肉桂、吳茱萸、茴香研為細末,用白酒調成糊狀加熱敷臍,用紗佈進行固定。
【用法】每日1次,月經前連用3天。
【功效】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
內異化瘀方
【組成】當歸、丹參、延胡索、蘇木、川牛膝、制香附、赤芍各9克,血竭3克,川芎4.5克,制沒藥6克,失笑散15克。
【做法】先將以上藥材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月經來潮前3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完。
【功效】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柴鬱止痛方
【組成】柴胡、鬱金、香附、川楝、元胡、蒲黃、五靈脂、當歸、白芍各適量。
【做法】先將以上藥材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用於治療痛經。
丹紅止痛粉
【組成】丹參9克,當歸7克,烏藥、生蒲黃各6克,五靈脂、白芍、桃仁、香附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均研細末,裝入瓶中備用。
【用法】紅糖水送服,經前3天開始服用,每次服10克,每日1次。
【功效】活血化滯,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
痛經寧
【組成】雞血滕30克,當歸、鬱金、丹皮、皂刺各9克,茄子根、五靈脂、夏枯草、九香蟲、赤芍、香附各15克,川芎、柴胡、延胡索、白芥子、甘草各6克,蒲黃10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沸15分鐘,關火去渣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
【功效】用於治療偏血瘀型痛經。
加味少腹逐瘀湯
【組成】益母草30克,當歸、赤芍、延胡索、炒蒲黃、靈脂、澤蘭各10克,川芎、炙沒藥各6克,小茴香、生薑、肉桂各3克。
【做法】將薑切片,與其他藥材洗凈一並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沸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經前連用3天,忌食生冷。
【功效】活血去瘀,溫經止痛,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
白芥子末敷貼
【組成】白芥子3克。
【做法】研末,敷於肚臍上以醫用膠佈固定,之後用熱水袋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可以在月經來潮前2天開始使用,連用3次即可。持續用3個月經周期。
【功效】溫中散寒,通絡止痛。
敷貼法
【組成】肉桂10克,吳茱萸、茴香各20克。
【做法】將肉桂、吳茱萸、茴香研為細末,用白酒調成糊狀加熱敷臍,用紗佈進行固定。
【用法】每日1次,月經前連用3天。
【功效】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
內異化瘀方
【組成】當歸、丹參、延胡索、蘇木、川牛膝、制香附、赤芍各9克,血竭3克,川芎4.5克,制沒藥6克,失笑散15克。
【做法】先將以上藥材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月經來潮前3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完。
【功效】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柴鬱止痛方
【組成】柴胡、鬱金、香附、川楝、元胡、蒲黃、五靈脂、當歸、白芍各適量。
【做法】先將以上藥材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30分鐘,去渣留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用於治療痛經。
丹紅止痛粉
【組成】丹參9克,當歸7克,烏藥、生蒲黃各6克,五靈脂、白芍、桃仁、香附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均研細末,裝入瓶中備用。
【用法】紅糖水送服,經前3天開始服用,每次服10克,每日1次。
【功效】活血化滯,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
痛經寧
【組成】雞血滕30克,當歸、鬱金、丹皮、皂刺各9克,茄子根、五靈脂、夏枯草、九香蟲、赤芍、香附各15克,川芎、柴胡、延胡索、白芥子、甘草各6克,蒲黃10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以火煮沸15分鐘,關火去渣取藥汁。
【用法】每日1劑。
【功效】用於治療偏血瘀型痛經。
閱讀全文
下壹篇:三個小偏方治療痛經有奇效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