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海螺頭
怎樣去海螺頭
1、怎樣去海螺頭
海螺頭就是它的尖,可以用剪刀剪去。剪去瞭海螺頭不但除去臟東西,還可以入味。海螺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癥狀為惡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制過程中要把海螺的頭部去掉。海螺的頭部,就是海邊人常說的“腦子”,指的是海螺頭部突起兩側內部的兩片黃色米粒狀物質,吃海螺前應將其取出。
2、怎樣取海螺肉
生取肉:將海螺殼砸破,取出肉,掐去螺腹,揭去螺頭上的硬質膠蓋,摳去螺黃,用鹽和醋搓去粘液,清水洗凈。生取的螺肉色淡黃,質地緊密脆嫩。
熟取肉:將洗凈的海螺放水鍋中煮至水沸騰,肉與殼能分離時撈出,用竹筷旋轉挑出螺頭和螺脆,揭去螺蓋,摳去螺黃,清水洗凈。煮熟的出肉率雖然較高,但是肉色灰白,質地搖軟。
海螺雖好不可多吃,每次以50克為宜。為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在食用螺類時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鐘以上再食用為佳。死螺絕不能吃。
3、海螺哪些部位不能吃
在海螺頭的部分,一般有兩個俗稱海螺腦的東西,是兩個小球球似的東西,在海螺肉裡面,那個如果吃多瞭就會頭暈而且惡心。海螺的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
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短(1~2小時),癥狀為惡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制過程中要把海螺的頭部去掉。還有海螺的尾部,也不能多吃,就是別支持海螺的尾部,那個部位吃多瞭也無益。需要註意的是,脈紅螺和海螺都是食肉性貝類,所以食用的時候,香螺要去除肉上的綠紫色的青筋,脈紅螺要去掉肉上白顏色的腦。去除的部位都是毒素聚集的部位,如果食用時不去除上述部位,容易引起頭暈等不適癥狀。
海螺的內臟和性腺都不能吃,如果吃多瞭,會讓人感覺迷糊。海螺、蜆子、蚶子等貝類的內臟在味道上並沒有特別的味道。常見的海鮮貝類雖然味美,但它們的內臟對於有害物質的降解能力很低。原則上,貝類的內臟不適合食用。
海螺美味食譜
1、溫拌海螺
海螺洗刷幹凈,放入蒸鍋蒸12分鐘,取出螺肉;去掉螺腦(紫色的部分),將螺肉切片;青紅椒和大蔥分別切成細絲;將螺片、蔥絲、青紅椒絲放入盤中,加入陳醋、生抽、芝麻香油、白砂糖和少許鹽拌勻即可。
2、汁海螺
買回的海螺用流水沖洗幹凈。蒜切片、薑切片,再切一點薑末,倒上米醋,待用。鍋裡加水,放入蒜片、薑片,中火燒至水溫六成熱,把海螺口朝上放進去,中火加熱,同時用筷子翻個,等鍋裡的水燒開,快速撈出來。海螺裝盤,用筷子或者是牙簽,把海螺肉慢慢的挑出來,沾著薑末醋汁吃。
3、白灼海螺
半鍋水加薑片、蔥段、料酒燒開,放進海螺燙煮4-5分鐘,撈起後馬上泡進冰水五分鐘。用小叉剔出肉,去除中段的黃、綠色腸肚,肉切片擺盤,尾部回鍋再燙3-4分鐘後撈起擺盤,撒上蔥絲、嫩薑絲、青紅椒絲,淋上生抽一大匙,白胡椒粉少許,潑上兩大匙滾油即可火侯掌握恰當,螺肉柔軟爽脆,味道清甜滋美。
海螺食用註意
1、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黃疽,水腫,小便不通,痔瘡便血,腳氣,消渴,風熱目赤腫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適宜糖尿病,癌癥,幹燥綜合征者食用。也適宜肥胖癥,高脂血癥,冠心病,動脈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凡屑脾胃虛寒,便溏腹瀉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風寒感冒期間忌食,女子行經期間及婦人產後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3、螺肉不宜與中藥蛤蚧、西藥土黴素素同服。不宜與牛肉、羊肉、蠶豆、豬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類同食。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4、海螺+羊肉:兩者搭配會引起腹瀉。海螺+蠶豆:兩者搭配也能引起腹瀉現象。
-
6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