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好的萵筍怎麼保存
切好的萵筍怎麼保存
1、切好的萵筍怎麼保存
萵筍去皮後,用保險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放食用鹽進去。
2、萵筍的功效
萵筍又叫萵苣、萵菜、苣筍、香烏筍、千金菜,是夏秋高溫季節主要蔬菜。其口感爽脆,淡綠清香,老少皆宜。中醫認為,萵苣味苦、性寒,有益五臟、通經脈、堅筋骨、白牙齒、開胸膈、利小便等功效,可治療高血壓、慢性腎炎、產後乳汁不通等癥。通常人們食用萵筍的莖,其實,葉同樣可食,且營養價值要高於莖。葉中維生素C含量是莖的4倍,胡蘿卜素含量為莖的近6倍,蛋白質、糖、鐵等含量也都高於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萵筍中還含有萵苣素、乳酸、蘋果酸、天門冬堿、琥珀酸、甘露醇等。萵筍的漿液十分豐富,味道清新,略帶苦味,能刺激消化,增加膽汁分泌量,刺激消化道各器官蠕動,有助於增進食欲。萵筍中含有較為豐富的尼克酸,被認為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人適當食用,有助於改善糖代謝功能。萵筍中含鉀豐富而鈉含量低,適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食用,有助於降低血壓。另外,對腎炎水腫病人亦有好處。萵筍葉中含較多的菊糖類物質,有鎮靜、安眠的功效。
3、萵筍上火嗎
不會上火.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 萵苣,脯肉,橘子-(4張)激活 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功能.萵苣中還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鋅、鐵,特別是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於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萵苣還有增進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功能。
萵苣的切法有幾種
窩筍切片的方法:先去掉外面的硬皮;把去皮的萵筍洗幹凈;把刀與去皮萵筍之間呈現45度角左右,垂直斬成2——3公分的段;把斬好的段切面向上,放到菜板上,再用刀切成1mm左右的薄片就可以瞭。
萵苣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可以防治貧血,止牙血,增進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但是日常生活中如果過多地或是經常食用萵苣,由於萵苣中的萵苣生化物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癥或誘發其它眼疾,故不宜多食。多食萵苣引起的夜盲和眼疾隻須停食萵苣,幾天後就會好轉。
萵苣的切法就是上面介紹這樣特別的簡單喲,常見還是涼拌的方式並且味道超好吃,比較清淡,夏天到瞭,多吃點萵苣是非常有好處的。做一盤水綠色的萵苣,不僅可以有一個好心情,還能有一個好食欲哦,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別的食材一起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肴。
吃萵筍有什麼好處
營養價值: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在葉中更高。每500克鮮萵筍葉中(北京地區),含蛋白質10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16.5克,鈣190毫克,磷185毫克,鐵5.5毫克,胡蘿卜素10.7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75毫克等。但在莖中含量就低得多,每500克萵筍莖,含蛋白質僅1.5克,脂肪僅0.2克,碳水化合物僅4.7克,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的含量甚微。
膳食價值: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卜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預防佝僂病,幫助正常長牙都是很有好處的。萵筍葉對心臟病、腎臟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等都有一定治療作用。經常吃萵筍葉,有利於血管張力,改善心肌收縮力,加強利尿等。為瞭使營養成分少受損失,吃萵筍時,最好洗凈生拌吃;即使煮或炒吃,也宜少煮。
-
1
-
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