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生滾湯
營養生滾湯
1、營養生滾湯
營養生滾湯很多,比如雞湯菜花
材料:菜花300g,金華火腿20g,鮮薑末1/2茶匙3g,大蔥碎1/2茶匙3g,紅菜椒5g,雞湯60ml,鹽1茶匙5g,水淀粉1湯匙15ml,胡椒粉1/2茶匙3g,芝麻香油1茶匙5ml,油20ml
做法:將金華火腿切成細碎。紅菜椒切小粒。菜花洗凈,切成小朵,放入滾水中汆燙30秒鐘,撈出瀝幹水分待用。大火燒熱鍋中的油,待油溫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鮮薑末和大蔥碎爆香,再放入菜花小朵和金華火腿碎翻炒均勻,倒入雞湯略煮片刻,調入水淀粉收汁。最後,調入鹽、胡椒粉、紅菜椒小粒和芝麻香油拌勻即可。
2、什麼時間喝湯最好
飯前喝湯最好
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潤滑一下,可以防止幹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飯前喝湯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欲。
3、喝湯速度越慢越不容易胖嗎
營養學傢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瞭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瞭,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瞭所需要的量。
經常喝湯有什麼好處
1、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饑餓和低血糖現象。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
3、體胖者適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欲,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4、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註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5、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癥狀。
6、喝湯不能長期隻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7、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常見的喝湯誤區
1、湯時間越長,營養越高
通常人們都認為湯煲的越久,味道越好,湯中營養越充分。其實在煲湯時因為“熱力破壁”的原理,食材的部分營養物質(氨基酸、嘌呤等含氮化合物和油脂)會溶解到湯裡,提供瞭湯的獨特香味和基本營養。而隨著燉煮時間的拉長,雖然總氮增加,但可溶性維生素的損耗也增加,總體的營養價值呈現遞減。因此,“煲湯越久,營養越好”的說法並不科學哦!
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隻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2小時以內為宜。
2、人人都能喝濃湯
“湯越靚,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
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堿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3、喝雞湯能補充蛋白質
雞湯被冠以“補身子”的美譽,最早是源於清朝年間。慈禧曾因身體虛弱,喝雞湯幾日後痊愈,而使雞湯的滋補功效逐漸傳開。
因為雞湯的營養物質溶在湯裡,容易吸收,而肉類的營養則需要腸胃經過蠕動、分解後才能吸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雞湯為身體虛弱的人減輕瞭腸胃負擔。然而,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並不高,而脂肪和鹽分倒不少。因此對於消化功能正常的人,以雞湯補充蛋白質的“性價比”遠低於脫脂奶、豆腐一類。每100ml脫脂奶的蛋白質約為等量雞湯的3倍,鈣含量為雞湯5倍,差距明顯。
-
3
-
5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