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粑和餃子的區別
二、餃子有哪些做法三、吃餃子有什麼作用
餃子粑和餃子的區別
1、餃子粑和餃子的區別
餃子粑,一般景德鎮人都把當它早餐和夜宵吃。薄薄的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再放到蒸籠裡面蒸,透過皮連裡面的餡都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有辣的和不辣的,辣的一般是用絲做餡的,韭菜豆幹是不辣的。當然也有蒸完瞭以後再用油小炸一下,風味而又不同啦。像是清明節的時候,景德鎮的人們也會做這種粑,這時候人們稱它為清明粑,是清明節的必吃的東西之一。
餃子,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稱之為“餛飩”和餃子稍有不同,餛飩的皮更薄,餡更少。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2、餃子的由來是怎樣的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瞭。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傢,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傢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3、有關餃子的傳說有哪些
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隻顧尋歡作樂,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裡,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瞭。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瞭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面皮包瞭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裡煮熟,當做最後一樣給皇上送去。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瞭,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瞭。後人為瞭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瞭今天。
餃子有哪些做法
關於三個秘笈,或者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秘笈吧!面點師傅們的點心也是他們的一項絕活,大師傅隻告訴瞭我三個非常簡單的小訣竅,人傢的看傢本領:秘笈①:和面的時候在面裡加一至兩個蛋清,這樣和的面更筋道耐煮;秘笈②:和餡的時候放兩勺花生醬,餃子餡更緊密,肉容易攪上勁,當然,也增加瞭香味;秘笈③:煮餃子的時候添一勺鹽,鹽溶解後再放入餃子,這樣做能增加面粉的韌性,餃子不會沾皮。經過嘗試,這樣包出來的餃子,真的和以前的有所不同。
吃餃子有什麼作用
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蒸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隻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避免瞭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並芘等強致癌物,保證瞭食品安全。從膳食結構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並酸堿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合於中國人的腸胃於飲食習慣。符合“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和於術數”的。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