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氣虛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精力不濟、記憶力下降、體寒等問題的時候,也許並不是疾病引起的,而是出現瞭腎陽虛的情況。腎陽虛是中醫上的一種說法,主要是因為腎部出現瞭問題。一般來說,腎陽虛氣虛是需要中藥進行調理的,這樣可以更快的緩解腎陽虛所帶來的不適癥狀。
腎陽虛,為中醫名詞術語。由於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的一類虛寒證候,稱為腎陽虛證。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
中醫認為,腎主水,腎陽對水液有氣化蒸騰作用,若腎陽不足,蒸騰氣化無力,則出現小便清長等表現,故腎陽虛證存在著腎臟的病理改變。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而應慢慢調理。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十二經之根,先天之本在於腎。腎與命門本同一氣,為人身陰陽消長之樞紐。腎陽主一身之陽氣,火衰其本則陽虛之證迭出。
腎陽虛與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NEIS)有關,腎陽虛證在下丘腦-垂體-靶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腺、胸腺)軸均有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且主要的發病環節在下丘腦(或更高級中樞)的調節功能紊亂。
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可以概括為十個方面:
1.腰膝酸軟而痛是因為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腰府及骨骼;
2.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是由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生殖功能減退;
3.久瀉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起因於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運;
4.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則由於腎司二便,腎陽不足,膀胱氣化障礙;
5.浮腫,腰以下為甚源自於水液內停,溢於肌膚;
6.面色黧黑無澤由於腎陽極虛,濁陰彌漫肌膚;
7.畏寒肢冷,下肢為甚則因為陽虛不能溫煦肌膚;
8.精神萎靡是陽氣不足,心神無力振奮;
9.面色白,頭目眩暈由於氣血運行無力,不能上榮於清竅;
10.舌淡胖苔白,脈沉弱而遲均為陽虛之證。
-
1
-
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