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濕熱泄瀉的癥狀表現

濕熱泄瀉的癥狀表現

時間:2019-06-23 13:25:2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濕熱泄瀉是在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癥名,也是一種會給患者帶來多種不良癥狀的身體健康問題。一般情況下,濕熱泄瀉患者比較容易出現腹瀉、腹痛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體內濕熱所導致的。下面,就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濕熱泄瀉的癥狀、方藥治療方法以及食療方法!

濕熱泄瀉的癥狀表現

一、癥狀

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或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二、方藥治療

可用葛根芩連湯[備註]葛根芩連湯(《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加味治療。方中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葛根解肌清熱,升清止瀉。可加銀花助其清熱之力;茯苓、木通、車前子增強利濕之效,使其濕熱分消,則泄瀉可止。

濕熱泄瀉的癥狀表現

若濕邪偏重,證見胸腹滿悶,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舌苔微黃厚膩,脈濡緩,可合平胃散[備註]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蒼術、厚樸、橘皮、甘草、生薑、大棗燥濕寬中。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以消食化滯。夏季盛暑之時,發生泄瀉,證見泄瀉如水,自汗面垢,煩渴尿赤,可加藿香、香薷、扁豆衣、荷葉等藥,以清暑化濕。

三、推薦食療方

1.三寶粥(《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30g,三七6g,鴉膽子50枚。將山藥末放入鍋中,加涼水4盅,調和山藥末煮粥。煮時,不住以箸攪汁,一兩沸即熟,約得粥一大碗。即用其送服三七末、鴉膽子。每日2次,早晚空腹食。

濕熱泄瀉的癥狀表現

2.馬齒莧粥(《太平聖惠方》):馬齒莧150g,粳米100g。馬齒莧洗幹凈,切成碎段備用。馬齒莧與粳米加水同煮,旺火燒沸,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鹽、醋,空腹淡食。

3.小麥麩餅(《本草拾遺》):小麥麩100g,面粉100g,食鹽適量。小麥麩、面粉放入盆中,加鹽水和面,做餅食。

閱讀全文
上壹篇:怎樣除腳汗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