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黃到底好不好呢
吃蛋黃到底好不好呢
1、吃蛋黃到底好不好呢
蛋黃的主要成分,是17.5%的蛋白質,32.5%的脂肪,還有大約48.0%的水和2%的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等微量成分。
除瞭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卵磷脂以外,蛋黃裡面還含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成分——那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很多人不敢吃蛋黃,是因為蛋黃中含有相當多的膽固醇。對於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癥患者來說,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應當控制在300毫克以內。而一個雞蛋,便可得到二百多毫克的膽固醇,給其他動物性食品留下的空間就不太大瞭,隻能再吃100克雞肉或裡脊肉。
除瞭真正需要控制血膽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輕女性也把膽固醇和肥胖等問題聯系起來,不敢食用蛋黃,讓寶貴的營養素白白浪費。
其實,含有膽固醇的食品不一定脂肪含量高,膽固醇也不會給人體帶來過多的能量,和肥胖並無關系。如果不吃蛋黃的話,又何必要吃雞蛋呢?
2、寶寶多大可以吃蛋黃
一般情況下,寶寶7個月後就可以開始添加蛋黃,但要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食用量。
雞蛋洗凈後煮熟,剝殼去蛋白,取1/4蛋黃加開水少許,用勺調勻成糊糊狀,不可太稀或太稠,成半流狀,用小勺喂食,然後觀察寶寶的反應,隻要孩子腸胃適應,不腹瀉、不嘔吐,可以在3-5天後逐漸增加蛋黃量。
嬰兒期寶寶每天1個蛋黃即可,如果其他輔食添加不順利,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但每天最多不宜超過2個。
此外,雞蛋煮熟後要立即將蛋黃剝離出來,不要等雞蛋涼透瞭再分離,以免蛋清中的“類卵黏蛋白”進入蛋黃。如果不是過敏體質,寶寶1歲以後可以吃全蛋。
3、寶寶吃蛋黃的好處
雞蛋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優質蛋白質、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還能提供一定數量的脂肪、維生素A和礦物質。 經常吃雞蛋對人體有五大好處: 健腦益智、保護肝臟 、防治動脈硬化、預防癌癥、延緩衰老。
對於長身體、快速發育時期的孩子,雞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食品,不僅有利於孩子智力發育,還可以給肝臟提供很好的保證、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怎樣吃雞蛋最好
1、雞蛋羹不宜作為主食
媽媽在喂寶寶雞蛋羹時最好添加一些其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粉或是粥等同時服用,就會大大的增加雞蛋的利用率。
2、雞蛋未煮熟不宜吃
有些傢長喜歡給孩子用熱水沖雞蛋吃,但是開水的溫度還不足以燙死雞蛋中附著的細菌的寄生卵,給孩子食用易引起腹瀉。
3、煎炸雞蛋不宜吃
雞蛋在煎或炸時,整個雞蛋會被油給包裹住,過高的油溫也會使得雞蛋中的部分蛋白焦糊,使得雞蛋中的氨基酸受到破壞,失去一定的營養價值。
4、發熱寶寶不宜吃
寶寶在吃食雞蛋後會產生更多的熱量,使得本在發熱的寶寶機體熱量增加,不利於寶寶恢復健康。
5、幼兒雞蛋不宜吃太多
有很多傢長都以為雞蛋營養豐富,給孩子吃越多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雞蛋吃多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造成寶寶的維生素缺乏,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6、6個月前不宜吃蛋黃
因為蛋黃中的鐵很難被吸收,吸收率遠低於瘦肉和動物的肝臟,而且蛋黃也是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之一。
雞蛋不能與什麼同吃
1、雞蛋不能與茶同食,會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會導致消化不良;
2、雞蛋不能和豆漿同食,會降低蛋白質的吸收率;
3、雞蛋不能與柿子同食,會導致拉肚子,食物中毒;
4、吃消炎藥的時候不能吃雞蛋,會加重炎癥發作;
5、吃雞蛋後不能吃鵝肉、兔子肉,會刺激腸胃,導致拉肚子。
-
1
-
7
-
5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