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川芎茶放什麼調料
川芎茶簡介
川芎茶是四川的特產,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和血,行氣,疏風止痛。治風熱頭痛。川芎性味辛溫,為血中氣藥,既能上行頭目,散風疏表,治頭部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如《本草正》“有唯風寒之頭痛,極易用之”之贊;又能行氣活血,祛血中之風而宣痹止痛,善療固氣滯血阻所致的頭痛或偏頭痛。茶葉性味甘涼,功能清頭目,兩味配伍使用,確有疏風行氣、活血鎮痛之效,唯川芎一藥, “其性善散”, “久服則走散真氣”,雖然治療頭風頭痛可在辨證論基礎上用至30克,但劑量大時常有頭暈、欲吐等癥狀,須加註意。
做川芎茶放什麼調料
川芎茶調散:薄荷葉(不見火)240克, 川芎、 荊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別本作細辛去蘆30克),防風(去蘆)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食後用茶清調下。
茶調散:方中川芎善治少陽經頭痛(頭項兩側痛),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後腦、前額痛),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眉棱、額骨痛),均為主藥;荊芥、薄荷、防風升散上 行,疏散上部風邪;香附行氣寬中,兼能疏風(現配方多用細辛,祛風散寒止痛),配合荊、防、薄荷,增強疏風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諸藥,使升散不致 耗氣;用茶清調服,乃取茶葉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風熱,又能監制風藥過於溫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止痛之功。
川芎茶調散:川芎(酒拌)1兩,荊芥1兩,白芷1兩,桔梗(炒)1兩,甘草1兩,黃芩(酒炒)1兩,川貝母(去心)1兩,黑山梔2兩。上為細末。每服2錢,食後陳松蘿細茶調下,1日3次。
川芎茶的常見做法
原料:川芎5克,茶葉10克。
制作過程:水煎,飯前熱服。
【處方】:紫蘇葉(銼碎)、生薑(銼絲)、鮮川芎梗葉(銼碎。如無,用幹川芎亦可)、陳皮、鮮菖蒲(用根,銼絲)各等分。
【制法】:作1盒,細茶1盒,於5月5日午時洗幹凈手收藥,與茶拌勻,用厚紙包封,勿令泄氣,焙幹,瓷瓶收貯。
【功能主治】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身體拘急,畏風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時,加蔥白,用滾湯泡1鐘,熱服之。汗出即愈。
川芎茶的食物相克知識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川芎。白芷為之使,惡黃連。久服則走散真氣。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川芎反藜蘆。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幹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川芎。氣升痰喘不宜用川芎。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鬱頭痛皆禁用川芎。 本品辛溫升散,凡陰虛陽亢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月經過多、孕婦亦忌用。
忌煙、酒及辛辣食物。高血壓頭痛及不明原因的頭痛,應去醫院就診。有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服,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