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營養價值_吃荸薺的好處
荸薺的屬性
1、科屬
莎草科,荸薺屬。
2、產地
荸薺原產於印度,廣佈於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中國自西漢時已有栽培記載,目前有20餘種和一些變種,主要分佈於中國廣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窪地區,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佈。
3、別名
馬蹄、水栗、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栗、馬蹄兒、錢蔥、土栗。
4、簡介
荸薺又名馬蹄、水栗、烏芋、菩薺等,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葉荸薺。
荸薺是莎草科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葉荸薺。
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15-60厘米,直徑1.5-3毫米,有多數橫隔膜,幹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隻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頂端急尖。小穗頂生,圓柱狀,長1.5-4厘米,直徑6-7毫米,很淡綠色,頂端鈍或近急尖。
有多數花,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餘鱗片全有花,松散地復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長3-5毫米,寬2.5-3.5(-4)毫米,背部灰綠色,近革質,邊緣為微黃色幹膜質,全面有淡棕色細點,具一條中脈;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
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長約2.4毫米,竟1.8毫米,成熟時棕色,光滑,稍黃微綠色,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不為海綿質,基部具領狀的環,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寬約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10月。
荸薺的營養價值、吃荸薺的好處
1、荸薺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科學傢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瞭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加上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獨特的口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食物。
2、荸薺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3、荸薺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
4、荸薺有潤肺化痰,生津作用。所含的淀粉及粗蛋白能促進大腸蠕動,所含的粗脂肪增加瞭潤腸通便的作用。
5、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吃荸薺的最佳時間
冬季食用荸薺最應季。
荸薺的選購方法
皮呈淡紫紅色、肉呈白色、芽粗短、無破損、帶點泥土的荸薺為好。浸泡後的荸薺色澤鮮嫩。如果您看到的荸薺顏色呈不正常的鮮紅,分佈又很均勻,就值得懷疑。
荸薺的副作用
1、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
2、月經期間忌食生冷茡薺。
3、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4、由於荸薺性寒,故脾腎虛寒及血虛者應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