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線糊怎麼做最有營養
面線糊簡介
面線糊(mǐ-suā-g?o)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制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面線糊怎麼做最有營養
面線糊的做法
原料:精制面線75克。輔料: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精鹽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胡椒粉、芫荽、小蔥、白酒(浸泡過當歸)適量。
做法:
1、將蝦糠包紮於紗佈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
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制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淀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鹵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小蔥、白酒以及鹵汁,味道更美。
面線糊怎麼做營養會流失
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絳蟲。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瞭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蔥可生吃,也可涼拌當小菜食用,作為調料,多用於葷、腥、膻、以及其他有異味的菜肴、湯羹中。
面線糊各食材的處理方法
面線多做成面線糊(羹),輔以豬血、鴨肉、海鮮等食材,是宵夜、早點的上佳食品。活宰的魚不要馬上烹調,否則肉質會發硬,不利於人體吸收。買回的豬肉先用水洗凈,飯後分割成小塊,分別裝入保鮮袋,再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或者先冷凍一會,等凍結後再分開放,這樣就不會黏在一起瞭。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黴味;肉質松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
-
2
-
3
-
7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