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蝦丸
二、常見食用蝦的種類
- 1. 小河蝦2. 長毛對蝦3. 青蝦4. 基圍蝦
- 1. 蟹黃鮮蝦丸2. 蘿卜絲蝦丸湯
如何制作蝦丸
1、如何制作蝦丸
1.1、食材:鮮蝦400g、淀粉、蛋清、鹽等適量、雞精少許。
1.2、步驟:鮮蝦去頭去皮挑出蝦線,然後用刀剁碎成泥,再放入蛋清、淀粉、鹽。戴一次性手套順時針方向將蝦肉攪拌均勻,讓其充分上勁。接著鍋內加水燒開後轉小火,用手把蝦肉擠成丸子,下入鍋中,用勺子輕輕攪動,以免粘鍋。全部下鍋水開起來之後,再加入冷水,讓蝦肉遇冷吃起來更筋道,這樣重復三次,出鍋前放鹽和雞精少許調味。
2、蝦的營養價值
2.1、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蝦和魚肉相比,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纈氨酸並不高,但卻是營養均衡的蛋白質來源,另外,蝦類含有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蝦的甜味就越高。
2.2、蝦和魚肉禽肉相比,脂肪含量少,並且幾乎不含作為能量來源的動物糖質,蝦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同時含有豐富的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牛磺酸,蝦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等成分。
3、蝦的選購
3.1、看外形:新鮮的蝦頭尾與身體緊密相連,蝦身有一定的彎曲度。
3.2、察色澤:新鮮蝦皮殼發亮,河蝦呈青綠色,海蝦呈青白色(雌蝦)或蛋黃色(雄蝦)。不新鮮的蝦,皮殼發暗,蝦略成紅色或灰紫色。
3.3、聞氣味:新鮮蝦氣味正常,無異味。
此外,冰蝦仁比鮮蝦更容易保存,凍蝦仁應挑選表面略帶青灰色,手感飽滿並富有彈性的;那些看上去個大、色紅的最好別挑。
常見食用蝦的種類
1、小河蝦
廣泛生長於江河、湖泊、溪流或水庫中,屬於淡水蝦類。小河蝦通體晶瑩透明,呈青灰色,個頭較小。小河蝦蝦殼極薄,其中還有大量鈣質,經烹調後通體呈橘紅色,口感酥脆誘人。適合:油爆、辣炒或幹炸後帶殼一起食用。
2、長毛對蝦
長毛對蝦在閩南被稱之為紅蝦,兩廣稱之為大蝦或明蝦,臺灣稱之為紅尾蝦。長毛對蝦甲殼較薄,且光滑透明,通體為淺青灰色,腹足為暗紅色。體長一般為15cm-18cm。適合:制成油燜大蝦或幹燒明蝦。
3、青蝦
青蝦又稱河蝦,學名為日本沼蝦,因體色青藍、呈半透明狀,因此而得名。青蝦為淡水蝦種,以長江以南產量最高,因其產量不受季節性限制,所以在市場中常年均可買到。青蝦肉質細嫩,口味適應性廣,適合多種烹調方法。適合:剝去外殼後制成清炒蝦仁或軟炸蝦仁。
4、基圍蝦
基圍蝦又稱新對蝦、麻蝦。基圍蝦是淡水育種、在淺海用基石圍堵養殖的蝦種,因此得名基圍蝦。基圍蝦形態與對蝦相仿,但體型較小,一般如中指大,通體呈墨綠色或深綠色,佈滿密集的淺褐斑節。基圍蝦烹調後為橙紅色,味道鮮美脆甜。適合:白灼後搭配調味汁蘸食。
蝦丸如何食用
1、蟹黃鮮蝦丸
1.1、取一碗放入蟹膏加1匙米酒浸泡,蝦仁洗凈剁成泥狀,肥絞肉剁成泥狀,蒜洗凈切細末備用。
1.2、取炒鍋倒入沙拉油熱鍋,轉中火將蟹膏放入炒至松散且香氣散發後,取出放涼備用,取調理容器放入蝦泥、鹽、白胡椒粉、太白粉、地瓜粉、1匙米酒拌勻,接著加入肥絞肉泥繼續攪拌,最後加入蟹膏、蛋白、香油攪拌均勻後,用雙手摔打肉泥約5分鐘出筋產生黏稠感。
1.3、取湯鍋加水加熱至40~50度,即可放入擠好的肉丸子,並不時攪拌以避免黏鍋,煮至沸騰肉丸熟透浮起後撈出即可食用。
2、蘿卜絲蝦丸湯
2.1、大蝦洗凈去殼去腸線剁成泥,白蘿卜去皮切細絲。
2.2、蝦泥加料酒、淀粉、少許鹽,拌勻。
2.3、蝦泥搓成小蝦丸,鍋中放適量清水,放入蝦丸大火煮開;煮至蝦丸變色,撇去浮沫,倒入蘿卜絲。
2.4、蘿卜絲變軟變透明,調入少許鹽攪勻關火,起鍋前撒入少許蔥花即可。
-
8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