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就是八寶粥嗎
臘八粥就是八寶粥嗎
1、臘八粥就是八寶粥嗎
臘八粥不是八寶粥,因為臘八粥隻是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喝的粥,八寶粥並不等同於臘八粥。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2、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瞭乳糜後,恢復瞭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傢都要做臘八粥。到瞭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傢傢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傢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3、臘八節吃臘八粥的意義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瞭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聲生結善緣。”
現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紅棗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鹽。
臘八節吃的食物
1、臘八糕
臘八糕,好陌生的名詞。似乎以前隻知道臘八粥,並不曾聽說有臘八糕這東西。原來這臘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像窩窩頭一般獨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飯甜點式的東西。不過這棗兒、黏米之類的東西倒是一樣不少。吃起來,和著米香、棗香,那種清醇馥鬱、韻淡而甘的味道,不僅撲鼻,卻也沁脾胃,當是難得的美味。
2、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面食,流行於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傢傢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傢傢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薑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臘八節的由來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瞭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
6
-
2
-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