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 中醫配藥原則

中醫配藥原則

時間:2019-07-29 16:02: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中醫配藥也是會有一定的原則,因此自己在傢裡面的時候就不要亂服用一些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如果是服用也是會造成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還是應該要按照醫生的囑托來進行服用,特別是一些雷公藤,益母草和蒼耳子等,這些植物類的藥材在服用後也是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比較大的一個影響。

 中醫配藥原則

1.單行:即單味藥即能發揮預期效果,不需其他藥輔助的稱為單行。如獨參湯,隻用一味人參治療元氣大脫證即效。

2.相須: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其原有療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藥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能提高主藥物的療效。

4.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故說生半夏畏生薑。[5]

5.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雲生薑殺生半夏的毒。

 中醫配藥原則

6.相惡:即兩種藥物合用,一種藥物與另一藥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藥效。

7.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幹藥物。

第一類為植物類中藥:雷公藤、草烏、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牽牛子、金櫻根、土貝母、馬兒鈴、土荊芥、巴豆、蘆薈、鐵腳威靈仙、大楓子、山慈菇、曼陀羅花、鉆地風、夾竹桃、大青葉、澤瀉、防已、甘遂、千裡光、丁香、銘藤、補骨脂、白頭翁、矮地茶、苦參、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臘梅根等。

第二類為動物類中藥:魚膽、海馬、蜈蚣、蛇毒等。

第三類為礦物類中藥:含砷類(砒石、砒霜、雄黃、紅礬)、含汞類(朱砂、升汞、輕粉)、含鉛類(鉛丹)和其他礦物類(明礬)等。

 中醫配藥原則

中藥大部分是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堿、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藥,其多數則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講,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些,但也有些藥物毒性較大,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毒性稍輕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馬錢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鬧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鱉、呂宋果、雲軸子、楓茄子、楓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罌粟殼等。當使用這些藥物時,必須慎重,如楓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劑量過大,常會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藥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